法律知识

区域贸易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6 13:26
人浏览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随着区域内商品、服务乃至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量的增加,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贸易摩擦。这些争议有的是当事方政府之间在经济交往中直接形成的,有的则是存在于当事一方的国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与另一当事方政府之间。前者表现为相关当事方的法律、政策、措施是否符合协定的要求;后者则较集中于一方的国民在另一方所受到的待遇是否低于协定的标准。虽然,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解释GATT1994第24条的谅解》第12条规定:“对于在实施第24条中关于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或导致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形成的临时协定的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事项,可援引由《争端解决谅解》详述和适用的GATT1994第22条(协商)和第23条的规定(利益的丧失或损害)”。但是,许多区域贸易协定都制定了自己的争端解决机制,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均制订有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区域贸易协定中的争端解决机制一般分为四类:国家间的争端解决、私人(企业)和国家的争端解决、正式的国内争端解决和非正式的国内争端解决。

  争端解决机制是包括争端解决机构、解决规则、方法等在内的一整套法律制度。设立争端解决机制有助于确保区域贸易协定中各项规定的有效实施,成为一套能够发挥实际效力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戏规则,有助于区域贸易协定的各成员方有效地解决贸易纠纷,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有助于区域贸易协定各项规则的完善。

  争端解决的场所选择条款绝大部分WTO成员具有区域贸易协定缔约方的双重身份,因此,在相互间发生争端时,就出现了使用哪一个争端解决规则,在哪一争端解决机构解决争端的问题。近年签署的一些区域贸易协定大多规定了争端解决的场所(规则、机构)选择条款,这一条款的设置对于解决上述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区域贸易协定的争端比WTO的争端多样,不同的争端,解决的场所也不一样。

  1.协定成员政府之间的争端。大部分的区域贸易协定规定,成员之间发生争端时优先使用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的规则、机构。

  2.协定成员当事一方的国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与另一当事方政府之间的争端。通常规定“当地救济优先权”和“要求用尽国内行政救济”;投资争端一当事方政府可代表其国民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提交国际仲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私人投资者可直接向协定的仲裁庭提起仲裁。

  3.区域内成员政府与区域外国家之间、区域机构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此类贸易争端的解决有两种机制:一是统一对外,二是分别对外。目前欧盟是统一对外解决争端,绝大多数是分别对外。

  设立争端解决机制用法律方法解决区内成员间的争端,是区域贸易协定所必不可少的,有助于减少矛盾,避免冲突升级,促进区内法律秩序的稳定,更好地保障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当今世界各主要区域贸易协定都建立了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但由于各成员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各争端解决机制在模式选择、程序设计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区域贸易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规定在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定形式方面,主要有:1.依据成员之间的双边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贸易争端。

  2.区域贸易协定只单纯地规定了原则性的争端解决条款。

  3.双重的争端解决机制,即允许区域内的争端交由区域争端解决机构或者向WT0争端解决机构解决,但在法律适用上有所保留,即如果区域贸易协定与 WT0规则相冲突,区域贸易协定优先。目前已经有一些区域贸易协定采用双重的争端解决机制。

  4. 制定了自己的争端解决机制。有的区域贸易协定通过各方谈判构建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争端解决机制。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欧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