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信贷经理克隆银行承兑汇票诈骗2000余万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08 13:24
人浏览

知情人士透露,从2009年7月到2009年11月期间,沈浩利用假票据、假存单,从多家银行骗得贷款,累计达到2000多万元并全部用于还债。截至目前,沈浩涉嫌向银行诈骗累计达2000多万元,向个人诈骗1050万元。

从一家银行的信贷经理,到一个涉嫌诈骗2000多万的嫌疑犯,中间只隔着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以及几张薄薄的银行承兑汇。

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某银行(下称G行)支行的一名前信贷经理,运用其熟练的银行业务知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成功从多家商业银行累计骗取高达2000余万。

而令人疑惑之处在于,该信贷经理如何避开各家商业银行缜密的风险防控网,成功骗取2000余万的资金?其罪行又是如何败露?而这又将给我们带来何种启示?

为此,记者近日奔赴事发地进行了详细调查。

信贷经理走上不归路

案件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09年上半年。

沈浩(化名)当时是G行浙江某支行的客户经理,平时接触的客户很多,因此,有时他也为客户之间牵线搭桥。

当时,沈浩一位客户手头有一笔闲余资金,沈浩于是给他介绍了另一位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借款资金达到数千万元。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因为涉嫌非法集资,那位融入资金的客户被有关部门抓捕归案,而这笔数千万元的借款,也成了一笔坏账。

融出资金的客户自然不甘心,于是,沈浩成为众矢之的;迫于压力,沈浩向G行递交了辞职报告。

尽管已离职,但为了还清这笔欠款,沈浩不得不考虑如何筹措资金。

事后,一位从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人士表示,沈浩其实大可不必背负此项债务,但一念之差,沈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而在这位人士看来的不归路,正是沈浩此前熟悉的票据贴现业务。由于此前在银行工作多年,沈浩深谙票据业务操作流程。

为此,才有了后来沈浩不辞辛劳,与伪造票据者合作,并克隆出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银行承兑汇,从而顺利实施其诈骗计划。

银票分身术

银行承兑汇票是贸易企业惯常使用的支付工具之一。

一般而言,存款人先在银行开立账户并提出申请,开户银行经审查后,会向存款人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用以保证在未来某日无条件支付特定款项,给特定的收款人(一般是存款人的付款对象)。

由于开票银行为银行承兑汇票(下称银票)的最终兑现提供背书,因此,对受票人来说,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极小。而受票人可向银行或其他企业申请贴现,支付利息后,便可提早拿到款项。

2009年下半年,沈浩向民间投资公司借款300万元,并借“壳公司”,从一小规模城商行开出银票3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与正常银票开具形式不同的是,该银票并非单张300万元的银票,而是一分为三,包括一张298万元和两张1万元的银票。

除金额和编号外,这三张票据的其他信息都相同,而且编号均相邻(为叙事方便,以下分别用编号001、002、003叙述)。

随后,沈浩将这张面值为298万元的银票(编号为001)申请贴现,得到297万元资金,并凑上部分资金,将该部分资金归还给投资公司。

与此同时,沈浩将面值分别为1万元的编号为002、003的银票,以及001号票据的复印件,一同送到外省进行“克隆”,分别将两张面值为1万元的银票,做成了面值为298万元,编号为001的大额假票。

如此一来,两张1万元的银票,转身成了两张298万元的银票。沈浩遂将其中一张假票向某大型银行签发出一张面额为两百多万的新银票,随即便被沈浩卖给第三方公司贴现。

由于票据仿真程度非常高,该大行柜面人员未察觉有异。据知情人士介绍,另一张假票也已经流入了在外地的贴现公司手中。

通过这种方式,沈浩分别从该大行以及贴现公司处获得将近600万元资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