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房产新政下谁最受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0 10:01
人浏览
[导读]

房产新政对谁最有利?一周以来最热闹的莫过于房产政策了,继国务院发出的国四条、国十条之后,银监局、各银行,住建部以及媒体专家都纷纷出规定,出条例发评论。要么当房价真正开始下跌,贷款量开始减少,土地出让量价齐跌,同时银行业绩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和银行心慌慌,沉不住气,悄悄改变游戏规则,以地方土规定对抗中央政策,

房产新政对谁最有利?一周以来最热闹的莫过于房产政策了,继国务院发出的国四条、国十条之后,银监局、各银行,住建部以及媒体专家都纷纷出规定,出条例发评论。要么当房价真正开始下跌,贷款量开始减少,土地出让量价齐跌,同时银行业绩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和银行心慌慌,沉不住气,悄悄改变游戏规则,以地方土规定对抗中央政策,就像2008年一样。这样一来,所有针对房价的调控全部失灵,在供需关系尚未解决之时,导致房价新一轮的暴涨,很可能泡沫随之破灭,影响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
如果所有的政策能够一丝不苟地加以严格实施,包括银监局住建部财政部等等有一搭没一搭的配套细则都统统加以实施,全国一盘棋,那么将是风声鹤唳,哀鸿遍野,泡沫不可避免破灭。到时,受伤害最重的恐怕不是上海北京等房价上涨最快,最被诟病的城市,这些城市的魅力和风采,不会因房价的下跌而失去,当房价开始下跌时,就会有人接盘。反倒是像海南啊重庆成都武汉等二三线城市,这些中西部的城市,房价没怎么上涨,却在调控中,受到狠狠的打击。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无疑对中国经济将造成很大损失。
通观各城市对国务院房产调控新政的反应,海南最为冷静,几乎没有反响,可是,借国际旅游岛的概念,春节前后,海南的房价上涨是最为迅猛的。之所以冷静,我想,可能是九十年代初,海南在调控之下,房产破灭带来的打击和痛苦相关吧。
前段时间新华社人民日报连发评论,指责楼价过快上涨,但是市场不给面子,该上涨依然上涨,这次被称之为一剑封喉的政策出台之后,媒体自然开心,挽回了面子,连篇累牍的报道给人以幸灾乐祸的感觉,房价还没有正式下跌呢,急什么急啊。一些唱空楼市的专家们很是开心,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了。
房产政策,关系到国计民生,其政策的出台,一定要严谨,必须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不能够意气用事。因房价上涨过快导致民众有怨气,对房价进行调控,无可非议。但是,调控的手段还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比较合适,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城市使用不同的手段才是。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价格的上涨是市场必然表现,通过压价格,而不是提高供给的方式,最终政策还是要失效的。

国家统计局在统计CPI的时候,称房子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属性,所以不计入消费价格统计,既然是这样,为何现在要努力消除人们购房的投资行为呢?当初进行住房改革的时候,市场化是方向,现在国土资源部表示,要将土地供给中的百分之七十七用于保障性住宅,这种比例的公布,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未来真的有百分之七十七的中国城市公民只能通过保障性住房才能解决住房问题,还是,这样做可以给权力寻租提供温床?这些政策的出台究竟是一拍脑门子作出的,还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作出的?土地是国有的,所以,国土资源部在作出这种政策的时候,应该向民众解释清楚。
中国的银行虽然还是国有控股的,但是,作为上市公司,他已经是公众公司,他的经营必须对股民负责,而不是对银监局负责,银监局只是一个监督机构,他可以督促或者是提醒银行做出更好的风险管理。到目前为止,按揭贷款还是中国各银行的优质贷款,很少很低可以忽略不计的坏账,而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的盈利模式还是建立在利差的收入上,大量失去按揭贷款,对银行来说是种挑战,暗地里,各银行都在较量,在较量中悄悄放宽贷款,从而将使房价调控失灵,这是屡次调控屡次失灵的原因之一。面对优质贷款,银行业心有不甘啊。
房价过高,自然有其弊端,因为关系民生,关系社会稳定,加以重视无可非议。但是,局部的高房价有时未必不是好事,比如上海北京的高房价,将会让部分高端人才流向中西部,这样也有利于中西部的社会发展。中国的投资渠道不多,房产受打压后,这些钱又将流向哪里?这是中央政府接下来必须考虑的问题,股市肯定不行,散户在这个内幕交易无法阻止,老鼠仓盛行的负和交易市场里,无法使财富增值。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