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法治的忧悒和省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5 15:13
人浏览

  【关键词】行政法治;成就;质疑

  【正文】

  近来,有关总结行政法治、依法行政以及行政发展30年来成就的文章,不断见诸报刊、网络等媒体。我们在为那些“进步”额手称庆之余,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审判、政府法制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以及行政法学的边缘人,如鱼鲠在喉,便发表些许陋见,以供商榷。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进步”言论

  1、应松年教授认为:30年来,我国整个社会始终处于深刻转型和快速发展之中,……而且逐步实现了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政府转型,而其背后深深蕴含的是法治在我国的高扬,从人治走向法治的治理模式的转型。[1]

  2、《社科院法治蓝皮书》的作者认为: 中国行政法治建设发生了几个重大变化。一是现代理念、原则和新型管理手段在依法行政中得到承认和运用。二是行政法的权力结构从重权力、轻权利向权力和权利并重转变。 ……八是践行依法行政由外在要求转向内在自觉。[2]

  3、袁曙宏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法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正在努力完成西方国家用上百年乃至数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法治政府建设任务,并为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行政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3]

  二、几点感性的质疑

  1、人治向法治转变了吗?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政府转型了吗?

  2、所谓现代理念、原则和新型管理手段在依法行政中,得到承认和运用了吗?

  3、行政法治和法治政府能否速成?

  三、不是正解的省思

  1、行政法治刚刚启航。按行政权的运行过程,行政的内容可以分为决策、执行和监督。实际上,行政法治善处在立法完善阶段,行政法治的成绩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的硕果累累的程度。有的地方行政首长,依法行政的方向感尚未找到,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还处在应付、搪塞之中。 “拍脑袋”决策、机械式执法等旧的工作方法,还蛰伏中行政习惯之中,有的人甚至认为依法行政束缚了工作的手脚。有的领导将依法办事与地方发展对立起来,一谈经济发展,就不顾法律约束,擅闯法律“禁区”,违法拆迁,恣意用法,与民争利,导致当地频频发生重大违法行政案件。

  2、行政法治羁绊重重。当下,经济的发展成为主命题。在许多决策者的心目中,依法行政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绊马索”,于是乎地方在拯救经济危机的过程中,采取非常之策略,违背法律出台各种政策,于是乎“政策”成为法治的革命人!笔者不认为法治就是机械的法制,但是过多关注眼前,牺牲了多年来人民对法治的憧憬和敬意!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3、行政法治动力不足。行政法治的一大功能,应当是不破不立,破除一部分既得利益的保障机制。目前,以笔者看来,行政法治的进步,基本依赖于:行政法学学者的启蒙及其话语权的兴起(专家立法,以《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为例)、各级政府法制机构推进依法行政的实践、各级法院行政司法的监督、公众的信访和诉讼。在这四者之间达不到有效制衡和“直接链接”的前提下,反而出现相互削弱的境地。

  一言以蔽之:目前的行政法治成绩,只是为今后的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制度基层和土壤,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供了可规训的方向!

  【作者简介】

  耿玉基,男,现供职于马鞍山市政府法制办,曾在基层法院徘徊多年。主要从事于政府规制、司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应松年:《法治中国30年——我国依法行政回顾与展望》,载《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zhuanti/2008lsfz/content_16832546.htm,2009年3月4日浏览。

  [2]《社科院法治蓝皮书:中国行政法治建设30年8大变化》,载《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09-03/02/content_1248662.htm,2009年3月4日浏览。

  [3]袁曙宏:《30年行政法治建设回顾与前瞻》,载《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xinwen/rdlt/fzjs/2008-12/10/content_1461432.htm,2009年3月4日浏览。

  转载请注明出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