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信托产品:少数人参与的“游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8 14:21
人浏览
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之下,理财市场也一片惨淡。然而,一些金融业内人士则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信托产品的投资价值已相对凸显。
  信托产品又叫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由信托公司设立的,由信托公司或代理银行发售的一种金融产品,目前主要有贷款信托、权益信托、融资租赁信托和不动产信托等种类,其中社会上以贷款信托居多。信托产品的投资期限不一,主要为3个月、半年、1年、2年、5年不等。投资起点一般最低为5万元,并以1万元的整数倍递增。
  与储蓄和购买国债相比,信托约定的收益率同比要高出一个档次。如,1年期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般都在4%-5%左右,有些甚至更高。
  那么,人们该如何投资信托产品呢?就此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陈巍。
  中国经济时报: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信托产品?
  陈巍:信托品种在产品设计上非常多样,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各个信托品种在风险和收益潜力方面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目前,非金融机构在我国是不能公开宣传其信托产品及相关业务的。投资信托产品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基本上要有100万元以上的资本,好的信托产品则需要更大的资本,可以达到1000万元。所以,信托产品是少数人参与的游戏。而且,信托必须要与银行业合作才能发行信托产品。
  目前所发行的信托产品基本上都是一种债务形式。通常是集合信托资金,在一个约定的信托期——比如1年至3年内,用于投资某一项目。被投资的一方?也就是使用了资金的一方,会承诺在信托产品到期时,返回原始投资资金以及最低的收益。同时,还可能根据约定,在实现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给予更高的收益。对于信托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其投资风险在于到期时能否如约收回本金与承诺的收益。而投资回报则是所约定的收益率以及可能的更高额外收益。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如何?
  陈巍:在9月份银信合作的369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有323只透露了参与合作的信托公司。该月参与合作的信托公司为24家,比上月增加3家。其中,合作发行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是深圳国投,共参与发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97只。与8月份相比,参与银信合作的商业银行增加了5家,其中合作发行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为招商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03只。
  中国经济时报:现阶段整个市场低迷,应怎样操作挂钩理财产品?
  陈巍:选择轻仓或空仓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措施,但是浅建仓的时间成本太大,耗不起。尤其是今年1月中旬到本月前半段,股票指数几乎没有出现像样的反弹。在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空仓到何时才是个头?
  近期,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的套期交易转向是一个应对策略。套利交易不分牛熊的特性决定了它是更能对冲风险的投资策略。相比于股市中的单边头寸,套利头寸可以提供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收益风险比率。虽然每次套利交易的收益不很高,但成功率高。这是由价差的有限的风险及更低的波动率特性决定的。利用价差来替代价格变动的风险,是熊市中大资金的避风港。套利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就得看信托公司该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把握。这对操作手段和操作理念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国经济时报:在次贷危机下,监管者应该如何做到维稳?
  陈巍:大跌之下,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无论是央行降息,还是稳定股市的措施,管理层都非常积极。由于美国出现了重大的历史性金融动荡,所产生的恐慌情绪抵消了相关政策对股市的“隐性利好”。目前来看,经济走向还是主导国内股市走势的主要因素。政府下一步政策导向应以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改善市场供求、优化融资结构、健全内在稳定机制、谨慎发行大盘股为主。
  中国经济时报:信托产品是怎样和房地产业相联系的?
  陈巍:在经济向好的情况下,银行就很好贷出钱来,而此时房地产公司资金链一般都处于较好的状态;相反,如果经济形势不好,那么房地产公司就很难从银行贷出钱来,这时房地产公司则需要借助于信托公司。
  中国经济时报:房地产投资信托产品目前发行情况如何?
  陈巍:今年9月,共有8家信托公司发行了9款房地产投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较前期有大幅下滑。可以说,现在又回归到了今年6月之前的水平。这与房地产行业风险的逐步暴露有密切关系。近期,央行虽然实施了降息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行业紧缩的资金状况,但监管层此举并非针对房地产行业,对房地产商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其紧张的财务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观。同时,消费者持币观望气氛仍然浓厚。
  中国经济时报:房地产不断下滑会对信托业造成隐患吗?
  陈巍:伴随房地产宏观调控而来的是房地产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不断增大。同时,房屋价格逐步向理性回归,也压缩了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层与信托公司有义务加强此类产品的风险审核,严格把握项目的准入门槛,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我们相信,这也是房地产信托产品在10月份发行量萎缩的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时报:房地产企业与信托结合的比例大不大?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风险防范该怎么做?
  陈巍:现在房地产企业与信托结合的比例不算太大,但不能说这种风险很小,你就不去控制这种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对风险没有很好的掌控。所以,对于信托而言,以后的发展还是要靠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来分散风险,包括基础设施和农业项目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