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物权取得的分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01 11:17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物权时,应当在法律允许的方式当中取得,但是物权的取得又分为了几类。那么,物权取得的分类分别有哪些?物权的几种取得方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物权取得的分类

  一、物权取得的分类

  (一)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的含义是取得权利时不根据原所有权人的意思或原来客体物上根本就不存在所有权,在特定法律事实发生时只依法律规定即可取得所有权。原始取得的前提是客体物之上不存在所有权;这也就意眯着所有权的取得不需要与任何人相关,而仅依取得人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的行为即可。所以一般而言,基于事实行为而取得的物权,即属于物权的原始取得。在原始取得的物权上不存在他人的意志关系,或者说是该物权不因他人的意志关系而受影响。

  原始取得方式包括:劳动和生产、先占、发现、拾得、时效取得、善意取得、添附、加工、孳息等。

  (二)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也称派生取得或传来取得,它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从取得人角度是取得权利,从相对人角度则是权利的丧失,故对照原始的绝对取得继受取得又称相对取得。在继受取得中,物权权利是从他人那里移转而来,主要是原所有权人对其所有物处分行为的结果。一般而而,基于法律行为的取得大都属于继受取得。依继受的方法不同,继受取得又分为移转取得和设定取得。

  二、物权的几种取得方式

  物权取得,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或法律规定的其他类型的物权的取得。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又可分为私法上的行为和事实与公法上的行为和事实。合同、继承、遗赠、收归、生产、先占、添附、时效为私法上的行为和事实,又称民法上的行为和事实。判决、裁决、征收、没收、罚款、划拨、征用为公法上的行为和事实。

  三、物权取得的原因

  (一)法律行为。这是物权取得的最常见的原因,如买卖、互易、赠与、遗赠以及通过物的所有人与其他人的设定行为为他人设定抵押权\质权等他物权。

  (二)由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物权,主要有:

  1、因取得时效取得物权;

  2、因公用征收或没收而取得物权;

  3、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取得所有权;

  4、因附合\混合或加工取得物权;

  5、因继承取得物权;

  6、因法律的规定而取得物权;

  7、孳息的所有权取得。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物权取得的分类的相关知识,物权的取得分为了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这两种情况。物权取得,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或法律规定的其他类型的物权的取得。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