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如何在合同中设立担保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1-01 12:01
人浏览
导读:

民法典中在合同中设立担保人可以由双方就担保人的人选、担保的金额和担保责任的规定进行约定和协商,协商一致的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进行标明,双方需要进行履行。

民法典中如何在合同中设立担保人

  一、民法典中如何在合同中设立担保人

  民法典中在合同中担保人设立的方式是:

  担保人为合同提供担保的,担保条款要依据担保方式设定,例如保证担保的,法律快车提醒,要载明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等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四条 【保证合同内容】保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范围和期间等条款。

  第六百八十五条 【保证合同形式】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

  二、担保人的条件

  担保人具有法律规定的资格,需要满足所需条件:

  1.与本案无牵连;

  2.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3.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

  4.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5.没有明显的违约记录。

  同时,担保人具有年龄限制,须年龄超逾18岁,不是破产者。

  三、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1.合同当事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
  4.合同意思表示虚假。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