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1-10 13:40
人浏览
导读: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合同当中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以及显示公平对情形,合同当事人便可以此为由撤销合同,因可撤销情形获得的利益,当事人应当返还财产。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一、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

  1.欺诈。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

  2.胁迫。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直接以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迫使对方与已订立合同。也就是行为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胁,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3.乘人之危。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

  4.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于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且基于错误认识而订立的合同。

  5.显失公平。法律快车提醒,显失公平是指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显不符合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合同。

  二、可撤销合同是否能仲裁

  民法典对可撤销合同如何仲裁没有规定,依据《仲裁法》的规定,如果合同中有约定仲裁条款,因合同撤销产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到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申请时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三、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在合同被依法裁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享有的请求对方返还自己投入的财产权,而接受的一方则依法负有返还的义务,要求返还的权利和应返还的义务,是指双方均应恢复合同履行前的状况而绝不是指未履行合同的损失。

  2.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合同被依法裁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

  3.行政处罚。合同在无效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追缴财产,被课以行政罚款等处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