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是时候通过程序拿到搜查令了。

刑事辩护 2020-04-12 18:2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简单的说,根据法律规定,公检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措施分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以上强制措施适用的对象是不同的。取保候审的对象一般是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非恶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且刑期在3年以下。
    但是,取保候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和拘留、逮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规定,有可能变更为刑事拘留或逮捕。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拘留期间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后,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七条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 申请取保候审的步骤: 审查:
    (一)、办案人员对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或者公安、检察机关已对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必须严格审查被告人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六条、第八十条中所规定的情形之一。经审查后,对取保候审的申请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对公安、检察机关已取保候审的被告人,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依法对被告人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二)、对于依法应当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办案人员亦应依法执行,并认真审查被告人是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一条的规定。
  • 刑事案件一般拘留多久,  公安机关对于已经被拘留的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经过审查和进一步侦查后,认为有逮捕必要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写出提请批准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审查批准。这个时限在一般情况下是必须遵守的。
    考虑到有些案件重大复杂,在3日以内难以对是否需要提请逮捕作出决定或者对案情争议较大等“特殊情况”,法律允许公安机关将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的时限可以再延长1日至4日。
      在刑事犯罪案件中,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案件有涉及地区广、调查取证量多、取证难度大等特点。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要在7日以内作出是否需要逮捕的决定显然时间太仓促,为了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上述这几种特殊犯罪嫌疑分子的提请审查批准时间可以延长至拘留后的30日内。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0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什么是刑事案件拘留  拘留是指将对象拘禁限制,但拘留不一定需要法院命令,警察机关亦有拘留权,但各国允许拘留的总时间长度不一,有些国家甚至于可以无限期的拘留对象。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则依据《刑事诉讼法》审理,刑事拘留不是处罚或者制裁。
    若后被无罪释放,被拘留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0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⑴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⑵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⑶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⑷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⑸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⑺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