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侄子醉酒失态,与他人发生争执,叔叔上前劝解。亲叔侄二人在喜宴上争执起来,谁料,侄子韦某顺手拿起一把刀子将叔叔韦某某捅伤,侄子迅速逃离现场,叔叔则因抢救无效死亡。
10月8日23时许,博山区源泉镇某村韩某打电话报警称:即日晚,本村韦某某在淄河镇某村一饭店内吃饭时被韦某用刀捅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接报后,淄川公安分局领导立即组织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展开工作,10月9日凌晨2时许,办案民警在韦某家中将作案后潜逃至莱芜又潜回家中的韦某抓获。
经调查,原是韦某某因女儿出嫁,在饭店摆喜宴招待亲朋好友,酒过三巡,已是醉眼朦胧的韦某与叔叔韦某某因为琐事发生争执,韦某酒后情绪失控,不顾众人劝阻,从饭店抄起一把尖刀将韦某某刺伤,韦某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原本是庆贺结婚的喜事变为丧事。目前,韦某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这是报纸上刊登的大体内容,现在受害方具体的应该怎么做,走那些程序呢? 请指教!

综合法律 2018-08-31 13:27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刑事拘留的具体适用情形如下: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治安拘留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而采用的强制方法。司法拘留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采用的强制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司法实践中是十分必要的。
  • 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  
    (一)拘留的决定  公安机关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案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决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二)拘留的执行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按指印。被拘留人如果抗拒拘留,执行人员有权使用强制方法,包括使用戒具。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三)拘留的期限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根据以上规定,一般而言,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7天。
  • 若醉酒者死本身就是一个酒鬼,嗜酒如命,那醉酒死亡责任只能由其自身承担;但若是在相关人员的宴请酒席中,醉酒人员没有他人的劝酒行为,而完全是自身估计不足酒精中毒死亡,那也只能是酒醉死亡者的责任;若是同在一桌中,同桌或他桌人员相互劝其饮酒,系明知酒精过量会导致人员酒精中毒死亡而为之,那参与劝酒的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了,其法律责任有二:一是民事赔偿责任;二是故意灌酒蓄意伤害,那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了。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乐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