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以自己的名义帮助了我的贷款,这些钱都被我的朋友利用了,现在我的朋友不能还钱。当时,我和朋友私下签了一份协议,当时没有什么问题,当事双方和证人都有。如果逾期,我能起诉他吗?

刑事辩护 2020-04-16 20:55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由此可见,债务人必须偿还债务是肯定的。
    但目前社会上债务得不到偿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力偿还,另一种是有能力而拒不偿还。而《民法通则》对此也仅作了上述原则性规定。
    实践中,债务人无力偿还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暂时无力偿还。
    如属于这种情况,可按照上述《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由债务人分期偿还。另一种是永久无力偿还。如果是永久无力清偿的话,则只能就债务人的个人现有财产来清偿了,这就要经过法院审理、作出判决,再付诸执行,也就是说债务人有多少个人财产可供执行,债权人就拿多少。
    私人之间的借款要慎重。借钱给人,必须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就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互通有无、如果数额较大的话,除立借据外,也要尽可能由借款人提供担保或以一定财产作抵押,这样就可减少风险。
    二、债务人长期不还债怎么办?
    (一)注意催讨
    有句俗话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仍然存在着不讲信用的人,他们有的到期不还,有的借整还零等等。
    因此,凡借出的款项已经超过双方约定期限,但借款仍未归还的,出借人就要考虑催讨,提醒借款人,催告其在合理的期限内返还借款。
    (二)及时起诉
    借贷双方权利受侵害的,被侵害者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的二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超过二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就会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就失去了法律保护。
    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新的诉讼时效就可以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这样,出借人不仅拥有了起诉权,而且可以继续拥有胜诉权,从而有利于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从上面律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得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借钱之后就是要还给债权人的。
    如果对方确实是没有偿债能力,则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债务人分期偿还借款。
  • 关于办理二手房贷款的流程:
    1、递交资料,提交申请
    买卖双方带齐相关材料,前往按揭服务公司(一般为银行,需要在办理贷款前先确定按揭服务公司,并向按揭服务公司提出贷款咨询,确定贷款方案)。领取并填写二手房个人借款申请表,填完后将所有材料交给工作人员审阅。工作人员就材料做出初步评估,给出大致贷款额度和年限。最后三方约定时间,由按揭服务公司联系指定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前去验房做评估。
    2、评估
    房地产评估机构到房源处进行评估。完成后,评估机构向按揭服务公司出具评估报告,交易方需交纳500元评估费。
    3、审批
    按揭服务公司对贷款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后,按揭服务公司根据房屋评估价格,综合贷款人的资质进行贷款额度、期限等方面的审批。
    4、首付、办理过户
    审批通过后,买方向卖方支付房屋首付款。然后买卖双方及按揭公司人员到房地产交易所,凭首付款证明、按揭公司出具的按揭申请审查承诺函等材料办理房屋产权过户。过户当天便可完成,买方再等待20个工作日左右可以领取房产证。
    5、办房产抵押登记和保险手续
    买方领到房产证后,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和保险,然后,办理贷款发放手续,按揭公司便向卖方账户存入房款,买方则开始依照合同按期偿还本期。

  • 1、银行会催款,视贷款额度而定,一般情况下逾期3个月会被起诉。
      
    2、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借款人未按借款合同的约定期限返还借款的行为是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返还借款本金、支付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间的利息及支付借款逾期部分的利息。对于返还借款本金、支付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间的利息因当事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明确,一般无争议;对于借款逾期部分的利息,借款人应按何标准支付及支付至何时止,不仅当事人间有很大的争议,法官在裁决这类案件时适用的标准也不统一,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
      
    3、银行投放在这类放款上的资金,将来可能收回,也可能收不回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极大,对于这类放款,商业银行通常要加收惩罚利息。逾期贷款属于银行的有问题资产,因此商业银行应保持较高的资本准备,准备率一般为50%。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贺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