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二手房交易中,卖方房本上抵押,需要买房付款解抵押。如何操作才能规避买房人的风险。

房产纠纷 2018-09-19 10:27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卖方存在风险概率较低,一般分两种情况:
    一、买家全额付款,这种情况卖家可以说没有风险,一般交款后马上过户,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对于卖家来说,房款已经拿到,交易已经完成;
    二、买家需要走商业贷款买房,这种情况卖家需要注意一下环节即可:
    1、签购房合同时,把买房贷款金额以及最晚付款时间写清楚,违约条件明确;
    2、收到首付款当天去房地局过户,同时和买家去银行、担保公司签订相关合同,审核清楚合同真假,签订时一定要在银行或者担保公司进行,银行会把贷款直接放到卖家手上,所以在银行留的一定是卖家的银行账号;
    3、尾款到账时间一般是7个工作日内,如果7个工作日内没有到账,要及时询问情况。
  • 二手房抵押贷款是指银行运用信贷资金向在房地产二级市场购买自用住房,因自有资金不足向银行申请借款,并以所购住房作抵押的购房人发放的贷款。  贷款对象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要求年满18周岁至65周岁(有些银行为60周岁)。另外,在中国内地有居留权的境外、国外公民也可申请。  二手房抵押贷款申请的条件  
    1、有合法、有效的居留身份;  
    2、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按期偿还借款本息的能力;  
    3、所购房屋的产权明晰,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流通的条件;  
    4、有购买住房的合同或协议;  
    5、同意以所购房屋及其权益作为抵押物;  
    6、提出借款申请时,有不低于购房价款30%的自有资金;
  • 注意这些二手房的交易风险,  
    一、注意这些二手房的交易风险  风险一:利用虚假身份骗取定金及购房款  施骗者多是伪造虚假身份,利用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为诱饵,在办理房屋更名过户手续之前向购房者索要定金及部分或全部购房款,一旦购房者交付款项,施骗者便逃之夭夭,使购房者即未得到房屋还损失了购房款。  风险二:利用虚假房证骗取定金及购房款  施骗者多为交易房屋的承租人,其利用能自由出入交易房屋的有利条件,伪造房屋产权证,通过信息站刊登虚假的卖房信息,造成购房者误以为施骗者就是房屋所有权人,向其交纳定金或购房款,因此上当受骗。  风险三:利用购房贷款程序骗取交易房屋  目前贷款购买二手房的审批程序都要求卖方先将房屋办理至买方名下后,由买方再向银行办理房屋抵押贷款。施骗者正是利用这种贷款审批程序实施诈骗行为,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骗取交易房屋。一种是,施骗者谎称贷款购房,先向出卖人支付一少部分购房款后,要求出卖人将房屋办理至其名下办理贷款,当房屋办理至施骗者名下后,再将房屋转卖他人谋取非法利益,给出卖人造成损失;另一种是,施骗者贷款购房是真实的,交易房屋办理至施骗者名下后,由其向银行申请办理抵押贷款,当银行向施骗者发放贷款后,其不支付给卖方而是据为己有。这时交易房屋已经抵押给银行,造成卖方无法追回自己的房屋,也未得到购房款。  风险四:中介公司违规操作造成交易风险  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大部分购房者都是在房屋中介公司选择房源,有的中介公司也为买卖双方托管购房款,但个别中介公司将客户购房资金挪作他用,加大了买卖双方的交易风险。如中介卷款逃逸或资不抵债,房屋交易人索款无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购房者应该如何处理户口问题呢  首先,了解户籍政策。无论是买还是卖二手房,都应该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市场行情和买卖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其中应该明白目前的户籍政策。户口的落定是应该有固体地址的,也就是说必须有可以落户的固定物业。所以如果卖方想把房子卖了,那就得考虑户口应该迁去哪里,而买房则应该清楚,在卖方将户口迁出之前,自己是没有办法将户口迁入该房产的。  其次,预先调查核实。在了解了现行户籍政策之后,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并向房地产交易登记管理部门申请过户登记前,购房者最好亲自到房屋所在地的派出所进行核实。有的出售方虽承诺无户口落在该物业,但仍应到派出所核实。这样做除了核实出售方承诺的真实性以外,还可以防止有其他人的户口仍未迁走,比如出售方以前购房时的上家户口等。委托中介代为核实的,则应要求中介机构出具书面的核实报告,并加盖公章,防止少数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有欺骗行为。  最后,应在买卖合同中设定户口迁移条款和违约条款。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昆明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