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申请人陈某诉被申请人广州某酒店用品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经由广州市黄埔区劳动争议员会审理。申请人诉称:申请人于2010年4月15日入职被申请人处,同日与被申请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补充协议,协议约定被申请人聘请申请人为对外销售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甲方产品销售工作,被申请人向乙申请人支付报酬。入职后被申请人故意未将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申请人并经常无故克扣、恶意拖欠申请人工资。申请人多次与其协商和提出强烈要求未果。故申请人工作至2011年3月30日离职,申请裁决被申请人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确认被申请人与申请人在2010年4月15日至2012年3月25日(申请人申请劳动仲裁之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被申请人辩称:公司与申请人是合作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合作协议书》的内容并不具备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因此,《合作协议书》不是劳动合同。此外,双方未签订任何合同或补充协议。我司与申请人之间属合作合同纠纷,或委托承包合同纠纷,不是劳动争议纠纷。仲裁委查明:申请人主张2010年4月15日入职被申请人处,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补充协议,但被申请人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给申请人,申请人提供了与被申请人签订的《合作协议书》。申申请人主张在被申请人处工作期间,职务是对外销售中心总经理,负责被申请人的产品销售工作。被申请人提供了员工花名册,未记载申请人的在职信息。申请人主张在其申请劳动仲裁之前,双方均未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人认为其2012年3月26日向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即为与被申请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请利用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有关理论分析本案中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民事关系?

仲裁 2018-10-02 15:41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上班的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在区县劳动局)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调节法》第五十三条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第二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 怎么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一、劳动争议仲裁受理条件:


    1、符合《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申请条件:


    (1)申诉人是与本劳动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含继承人、利害关系人);


    (2)有明确的被诉人;


    (3)有具体的申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4)属于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的范围和受诉仲裁委员会管辖。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期限: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提报材料:


    1、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并按被申请人数提供副本;


    2、与案件争议事实有关的证据资料;


    3、有委托代理人的,应提交授权委托手续;


    4、当事人对仲裁主体有异议的,还应提交主体资格的证明资料。


    三、办事程序:


    1、当事人应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申诉书,并按被诉人数提交相应数量的申诉书副本。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对于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应即填写《立案审批表》,并及时报办事机构负责人审批。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人对《立案审批表》应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


    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5、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6、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及时裁决。


    7、仲裁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一裁终局的之外,应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一裁终局的,劳动者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只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四、办理时限: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从组成仲裁庭之日起45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报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最长延期不得超过15日。

  • 合同争议解决,仲裁和法院只能择其一,不可约定"仲裁或起诉"。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广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