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事情是这样的我是2014年3月份来到淄博的一家个人企业做文员职位,在2015年一月初像经理提出了口头辞职,承诺工作到2015年3月底,不想给公司带了不便,平时只负责做做表格打打单子这种日常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其中一个房间作为临时的仓库,放着一部分的货物,但并没有上锁属于谁都能进出的,而办公室的钥匙经理和我还有我们公司业务都有,我平时休假的时候都是业务自己那货物然后记在本子上等我上班才大单子,2014年11月初我与我们公司财务盘点小仓库(平时仓库货物我也负责打单记录)发现少了两件货物,并已告知经理,经理却没有什么行动,2015年1月15号本应是公司发工资的时候,经理却说找不到这两台货物就不发工资,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发,一开始只是这么跟我说,只是拖我一个人的工资,后来2015年16日就变成了找到所有人的工资都不发,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发...我们公司规定每月15日发工资...可每个月都要拖那么几天...我就想知道,他这么做对吗?这两台货物的丢失我是否应该负责应该负什么样责任,我们业务和经理是否也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他不给我们工资是否合理合法,不给我们工资我们应该怎么办,该去找谁或去哪个部门...公司没有跟我们签任何合同,我们月休只有两天,没有任何保险,我对这个是一点不懂,现在觉得特别无助...

劳动纠纷 2018-10-30 02:43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劳动合同依法解除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结清工资。除双方约定的以外,一般应当在5日内结清,工资计发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
    劳动部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可以去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还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和赔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你还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如果还有疑问,你可以搜索我名字中的网站,那里有很多律师提供免费的在线咨询。
    如果单位不支付工资,可以先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纠正。如果还不行可以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 如果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劳动者应该怎么样去讨回工资?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如何证明劳动关系,可以提供以下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1、用人单位下发载有劳动者姓名的各种文件:通知、工作任务、任命通知书、介绍信、签到表等,这些证明材料应有用人单位的公章;
    2、劳动者代表用人单位与其他实体或个人签订的合同:劳动者代表公司与他人签订的合同,且合同上又有用人单位所盖公章;
    3、与用人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单位留存的相关资料、劳动者在其企业的上下班的打卡记录、工作证等;
    4、录音、录像、照片:劳动者在上下班时的录音录像,或者其他关于工作方面的录像也可作为给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的证据。
    5、网络聊天信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业务往来的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聊天记录,并证明通讯工具的使用者是本人;
    6、手机短信往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往来的短信记录。
    (二)关于诉讼费一般是原告先行支付,然后等到案件审理结束后根据审理结果决定,由败诉方承担诉讼费用;关于律师费除非有特别约定,一般是谁请律师谁承担律师费。对于经济困难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从而免除律师费,法院诉讼费方面,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免交、减交或缓交。
    这有一个法律常识就是:
    劳务纠纷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般劳动仲裁有时间限制、且成本较低、程序较为简便,所以如果不是分歧特别大,内容特别复杂的都可以先提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还可以再到法院起诉。
    那么,该找谁来做劳动仲裁呢?一般是找: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
    劳动仲裁委会向你索要能够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这时,只要将你在最开始收集的那些证据(如工作服、工作卡等)都拿出来就行了。
  • 公司不发工资,属于用人单位违法,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自动离职的。
    公司不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立即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拖欠的工资以及按照拖欠工资的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
    此外,还可以向当地劳动局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如果不能提供你的实际工资水平的,一般仲裁机构以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如果有银行收工资记录的话,可以以银行收工资的记录作为工资标准的证据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淄博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