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2011年的5月份,朋友上门找我投资他的项目,他当时给我说只要资金一投给他月底就能开工挣钱了,签署的有合同,盖的也有公章和财务章。合同上说半年分红一次,全年分红不能低于30%,每月提供报表一张,随时可以要求退出投资,要求撤资的7个工作日内必须支付投资款以及分红,如果违反合同约定赔偿2.5倍的违约款。可是到了现在,我不但没有收到一分钱的分红连本金我要求给我他也说没钱,快2年了一份报表也没有一分钱也没有,后来我去找到他才发现工厂一直都没有开工,并且工厂连营业执照都还没有,甚至那个工厂都是他租用的,我问他要钱,他就一味的推脱说没有钱,后来没有办法我就要求他给我写了一张欠条,可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钱为由不在欠条上写什么时候还钱,而且连手印都不肯按,结果也没按手印不过签的有他的名字,欠条也是他写的。后来我在工商局网站上查合同章的企业地址,发现是他当时租用的一套小区的房子,房主也并不是他。请问:我们签署的合同有效吗?如果他当时合同章上的公司注销了合同还有效吗?这算不算是高利贷呢?他给我打的欠条没有按手印那欠条还有效吗?他的行为属于在法律上属于诈骗行为吗?如果他如果起诉他的话违约款受法律支持吗?我现在该怎么办呢?求律师给予帮助!谢谢您了!

合同纠纷 2018-12-06 11:15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一,欠条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从欠条上的还款日期算起。二,欠条五年了,过没有过诉讼时效,不可一概而论,有许多因素可以中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中断了,十年二十年都可以起诉的,但是不能超过二十年,欠条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二十年。
    三,中断诉讼时效的事实有,1,讨要,哪天讨要了,诉讼时效就从哪天中断,讨要前借时间不计算时效了,从最后一次讨要那一天开始计算时效,还有两年,只一到两年讨了一次帐,永远不会失去诉讼时效,一直可以到二十年不满起诉。
    讨要包括上门讨,电话讨,书信讨,短信讨等等。2,给付利息,哪一天给付过利息,诉讼时效从哪一又中断了,只要一年付了一次利息,诉讼时效可到不超过二十年。3,欠款人要求宽限,要求延期还款中断诉讼时效,哪一天提出要求,诉讼时效从哪一天中断。
    四,欠条只要签名落款就具有法律效力,按不按手印无所谓,没有签名,按一百个手印也是废纸,只要签了名,不按手印就有法律效力。五,有人认为欠了钱,借了钱,躲几年不让人家见面,欠条借条就失效了,不能起诉了,可以不要还钱了,多么愚蠢的想法,多么可怕的人格。
  • 欠条尽管是欠款人写的,但没有签名和手印就没有法律效力。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此,欠条没有签字也没有按手印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形式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标准的合同形式,应该由合同双方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欠条的诉讼时效问题其实是属于我国的民事诉讼的管理范畴,所以要考虑欠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就是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的期限,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一般的欠条诉讼时效为三年,即当从欠条规定的时间截止后起算三年内欠条的诉讼时效就到期。如果在欠条上并没有规定时间时,则要从借钱的限制时间截止期三年内欠条才具有诉讼时效。
    如果过了欠条的诉讼时效,就尽可能的要求借款人与还款人协商。如果还款人在欠条诉讼时效过期后还款在要求退还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也是不受法律所保护的。
    所以,如果欠款数额巨大,在一定的期限内起诉了还款人后除了在接受法院的审理后,借款人也要积极的找还款人协商。
    如果单方面的靠法院的执行力有时候并不一定能追回欠款。所以,欠条的诉讼时效只是约束还款人的一方面,即使过了欠款的诉讼时效并不能代表不能要回欠款。如果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还款的成果几率。
  • 法律明文规定:只要是夫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一切财产,包括产权、工资款、存款、借出去的款项等等,都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另外,离婚时,不论是否有欠条,只要夫妻双方认同,那是谁借出去的款,就由谁来给对方一半钱款,比如:是男方借出去的,那男方要给女方所借钱款的一半。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钦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