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们家是在2004年10月10日买的现在住的房子,始终没有过户,现在我们想过户。找到房主,但是由于现在房价过高所致,他家又要反悔不和我们过户,房照现在在我们家,还有卖钱的收条都在我们这,但是我们当时买房的时候不是和房屋产权所有人签的协议,而是和他的父亲,现在他父亲同意过户,可是他儿子不同意,我应当怎么办啊?谢谢,您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继承 2019-01-03 19:4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我国法律中的有关条文明确规定了房屋产权办理的手续以及需要的相关材料,同时在办理房屋产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下列事项:
    1.楼盘竣工入伙后可以办理产权证;
    2.须业主本人亲自办理,或代理人携经公证的委托书办理;
    3.按揭业主房产证由按揭银行领取;
    4.契税收取标准为房款总额的1%,办证费为总房款的
    0.15%加5元;
    5.在房产证办妥之前,业主如更改联络地址、电话,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我公司。否则,因此造成的损失与引起的责任由买方承担。
  • 房产中介在二手房交易中非常重要,中介提供的居间服务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房产买卖的安全性,在实务中客户与房产中介产生的纠纷非常多,这些纠纷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 因支付意向金引起的纠纷
    二、 因跳中介引起的纠纷
    三、 因合同无效、终止引起的纠纷
    四、因未充分了解房屋情况引起的纠纷
    五、因中介提供信息不真实引起的纠纷
    六、因吃差价引起的纠纷
    七、因签约过程不规范引起的纠纷
    八、因混淆居间及代理行为引起的纠纷。
  • 房产证办理流程:
    房屋产权证明的办理流程也是非常的简单的,而一般的流程都是首先在在销售部工作人员处签署《办理房产证委托书》(按揭业主),将办证资料交予工作人员;然后领取《收款记录单》,并携其往财务部缴纳办证费用及契税最后将已经财务人员签收的《收款记录单》交销售部工作人员;三步就搞定。
  • 房屋产权是指房产的所有者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也就是房屋各项权益的总和,即房屋所有者对该房屋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那么,房屋产权过户需要哪些手续,  
    一、房屋产权过户需要哪些手续  
    (一)《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规定:“预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现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销售合同签订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二)房屋买卖的所有权过户和转移登记,一般在购房者购房后,由买卖双方或售房单位代理到住房所在地房产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过户与产权转移登记手续。房屋产权证是对进行了房屋产权登记后所发证件的统称。根据登记的产权情况又可分为《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保持证》和《房屋他项权证》三种。  《房屋产权证》一旦遗失,应尽快到原发证机关申请补领新证。申请人应提交补领新证申请书和登载遗失声明的报纸一份,经房管机关审查确认后,补发新证,并按规定征收重新登记费用。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
    二、房屋产权过户要交哪些费用  
    (一)房屋产权继承的过户费用包括:公证费,按房价2%交纳;房屋产权登记费80元。  
    (二)房屋产权过户买卖的费用包括:
    (1)契税:90平方米以下首次购房的按1%缴纳;90—140平方米按房价
    1.5%缴纳;140平方米以上按房价3%缴纳;
    (2)营业税:房屋产权取得满五年的免征,未超过五年的按房价
    5.5%缴纳;
    (3)土地增值税:房屋产权取得满五年的免征,未超过五年的按房价1%缴纳;
    (4)所得税:房屋产权取得满五年的免征,未超过五年的按房价1%或房屋原值—房屋现值差额20%缴纳(房屋原值一般按上道契税完税额计算);
    (5)房屋交易手续费:按房屋建筑面积6元/平方米交纳;
    (6)房屋产权登记费:80元;
    (7)房屋评估费:按评估额
    0.5%缴纳。  
    (三)房屋产权赠与的费用包括:
    (1)契税:按房价3%缴纳;
    (2)土地增值税:按房价1%缴纳;
    (4)所得税:按房价1%或房屋原值—房屋现值差额20%缴纳(房屋原值一般按上道契税完税额计算);
    (5)房屋产权登记费:80元;
    (6)房屋评估费:按评估额
    0.5%缴纳;
    (7)公证费;按房价2%交纳查档公证费房。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昌都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