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1.在6年前,我的姑姑曾向我父母借钱十万,用于替我姑姑的儿子还高利贷。当时,我姑姑的儿子已经欠外债几百万,可是在借钱时,我姑姑和我姑姑的女儿却并没有向我的父母说明这个情况,而是说借十万,两三个月后归还。2.当时借钱的时候有打欠条,欠条上借钱的一方是我的姑姑。3.两年前,我的姑姑去世了,留下了店面给我姑姑的女儿,房子给我姑姑的儿子。4.在借钱后不久,我父母就得知我姑姑的儿子已经欠债几百万的情况,并且近六年来一直在催促我姑姑,我姑姑的儿子还钱。可是,我姑姑的儿子在自己年收入有十几万的情况下,一直拒绝还钱。现在的情况是,我姑姑借的十万至今已经有六年了,至今未还;我姑姑两年前去世;我姑姑的儿子在有能力还钱的情况下,却一直拒绝还钱。请资深专业的律师从法律的角度帮我分析下现在的情况,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拿回这笔钱。

继承 2019-01-02 09:2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父母的债务儿女必须要完全继承吗?父母欠债无法偿还,是否就意味着儿女必须要替父母偿还清债务呢?  我国法律没有父债子还这种规定的。也就是子女没有义务给父亲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除非子女继承了父亲的遗产,那么同时是继承他的债务的,这时候就有义务返还了。
      继承法规定,继承人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继承遗产就须继承债务,即父母死后子女继承了其遗产的,需要在遗产价值范围内还债。子女的个人财产不用来还债,或者是接受了父亲的馈赠导致父亲无非偿还债务,也须代替父亲偿还债务。
    另外法律明文规定对于赌债是不予以承认的,如果只有欠条未标明是赌债,那么这个欠条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是成立的。  父亲在世,子女如果已经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收入,各自都有自己的财产。
    一般父亲欠的债,子女没有必须偿还的的义务。但是子女有赡养父亲的义务。

  • 1、问题所描述的“儿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形下,其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应当由其单独享有并承担。其个人所负的债务,及造成的损害,应当由其个人使用其个人财产独立偿还,父母没有法定的偿还义务。
    2、问题所描述的“儿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形下,其个人的借贷,鉴于其对于自身所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毫无认知,此种情形下的借贷,依法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对人如果明知对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仍然借钱,所造成的损失由相对人自行承担。
    3、问题所描述的“儿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形下,其个人的借贷,必须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的发展相适应,超出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对借贷应有的认知部分,应当由其法定监护人追认,未经追认的,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借贷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相对人明知借出如此巨额财富超出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该借贷行为应有认知,仍然为之,无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是其监护人,依法不承担任何民事责任。
    4、问题所描述的“儿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能力人的情形下,其个人给国家、集体、他人造成的损害,由其父母或其他负有监护义务的监护人承担赔偿损害的责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尽到监护义务的,依法可以减轻赔偿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财产的,从其个人财产之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补充,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 我国法律规定利息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但注意,超出部分只是不会受到法律保护而已,如果借贷人愿意还高额利息,并不违法,所以说放高利贷,并不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旦发生纠纷,只不过没有法律保障而已。
    但是债权人依旧可以按照双方的约定向债务人追讨债务。
  • 从高利贷的名称我们知道高利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利率”,正是高利贷惊人的利息成本,决定了它长期以来的“非生产性”特点,即借高利贷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投资,而是为了保证生存。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如此。
    现代社会也没有太多改变。据调查,借高利贷者真正用于再生产的只有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八十九的钱都是用于消费,尤其在农村。  借高利贷者的消费主要用于天灾人祸用以果腹、治疗疾病、婚丧嫁娶、子女学费、偿还旧债、生意资金投入。
    借贷者是普通社会大众的一员,对于借贷这一民间借贷关系来说并没有任何过错,也没有侵犯他人的任何权益。反而是高利贷的高利率让借贷者饱受苦痛,如果诉诸法庭,对借贷者借钱时约定的超出法律规定的利息是不支持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石嘴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