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哥2013年12月初十结的婚,经媒人介绍的找的那个女的是个二婚,带了个一岁多的女孩,但是她们现在已经离婚了证也领了,原因是我哥有病,我曾经问过那个女的为什么离婚,她说我哥有病不是男人,我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事,我问我哥他说去检查了,有点小毛病,没大有事,我哥之前也谈过一个同居过,他说之前谈的那个在一起没事,和现在这个在一起就不行了,他也不知道,但是我哥病历在这女的手上,她说拿着病历去告我们骗婚,我想问一下这个属于骗婚吗?我们家确实不知道我哥这病,他自己之前都不知道。还有就是我哥离婚的时候钱什么的都没要,现在离了有快一个月了,现在想把彩礼和三金要回来,可以吗?

离婚 2018-12-29 10:5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根据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骗婚既不属于婚姻法中的无效婚姻,也不属于婚姻法中的可撤销婚姻,因此,只能属于婚姻法中的合法婚姻。此外,骗婚不属于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不能获得赔偿。
    并不能因为结婚时间长短来判定是否属于诈骗,诈骗定罪是需要经过双方认识的过程,骗人一方采取隐瞒了什么内容,又骗取了什么,并占为己有的行为。所以你需要了解一下有哪些证人或证据可以显示对方存在诈骗行为,并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
    基于骗婚是合法婚姻的定性,在现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框架内处理,只能通过离婚途径。
  • 您好!
    (一)建议协议离婚,如果协议不成,起诉离婚;
    (二)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3、实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四)如果婚前购房,属于婚前个人所有,对方对婚后还贷部分和相应增加部分可以要求分割;婚姻存续期间收入、车辆和房产等,如无特别约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双方均分;但如果对方有过错,可以主张多分共同财产;
    (五)孩子的抚养权建议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孩子的抚养权一般以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判决,如果孩子较小(未满2周岁),一般由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对方有探视权,同时需要支付抚养费,一般以其实际收入的20%-30%为限,可以要求一次性支付;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六)建议委托律师代理,详情请来电咨询。
  • 男方起诉离婚,要退还彩礼。原则上,不予退还。但是男方支付的彩礼,有没有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形,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没有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形,彩礼不予退还。
    法律规定如下。
    《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
    (二)、
    (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对于彩礼,我国法律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男方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应支持:
      
    1、给付彩礼后,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没有共同生活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3、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导致给付彩礼人生活困难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营口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