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出了交通事故,我负主要责任,出租车上的乘客三根胸骨粉碎性骨折,由于在他们的地方,出租车驾驶员和乘客是姐弟,他们强逼5万元,在伤者康复后至今不接电话,有十个月时间了,请问我该怎么办?谢谢!出了交通事故,我负主要责任,出租车上的乘客三根胸骨粉碎性骨折,请问我该怎么办?

交通事故 2019-06-08 09:2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出租车事故能要求误工费赔偿吗,  出租车误工费应该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的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  出租车误工费的标准应由当地出租车管理主管部门统管办出具证明,天数根据停留在维修站的时间,费用大概是:  一天的份钱+当地平均工资(平均到天)=1天的误工费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出租车肇事责任由谁承担  出租车交通肇事的责任主体常见的会涉及到肇事司机、车辆所有人(车主)、出租车公司、强制险保险公司四方。  
    1、肇事司机在被雇佣的情况下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肇事司机有重大过错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车主如果是肇事司机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出租车公司如果应当承担责任的话,常见的理由有二:一是被挂靠单位,对挂靠车辆有管理义务,承担连带责任;二是运营支配者,对车辆运营有着管理责任、车辆营运是公司的工作任务,适用法人工作人员执行工作造成损害的,法人承担责任的规定;  
    4、保险公司,依照道路安全法第76条规定,承担法定的赔偿责任。肇事司机和车主承担的是过错侵权责任,车主承担的是转承责任,因车主是车辆运营的支配方和收益方,应当车辆运营过程中的责任进行承担。出租车公司承担的是法人工作人员转承责任,因出租车公司系该车辆运营任务的的支配者和收益者。
  • 租车发生事故如何承担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49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里需要明确三点:  其
    一、租赁、借用情况下,超过交强险限额部分,由车辆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其
    二、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其
    三、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的不是全部责任,而是与其过错行为相适用的责任,也就不是与使用人之间的连带责任。  机动车租赁、出借情形下,机动车所有人的过错责任情形有哪些:  
    1、根据过错责任的举证规则,只有受害人举证证明机动车所有人对被租用、借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有过错时,才能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概括而言,机动车所有人的过错主要表现为:  
    2、提供的机动车不适驾,存在质量隐患,且未告知实际使用人,导致事故发生;  
    3、出租、出借时,未对实际使用人驾驶资格进行合理、审慎的审查;  
    4、车辆所有人未告知实际使用人有关机动车限速、限程等运行参数,或者未尽必要的安全提示义务。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交通事故处理步骤是怎样的  
    1.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2.现场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  
    3.责任认定。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  
    4.裁决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
  • 最高人民法院有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因素,确定适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您可以要求死者家属提供死者生前工作、生活情况证明。
  •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骨折,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适用《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赔偿范围包括: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如果伤者被鉴定为伤残)和精神抚慰金(如果伤者被鉴定为伤残)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绍兴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