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夫妻生活不到半年,她的很多作为让我很难忍受,很无语。她没有收入,也没有什么财产。婚前百依百顺,我两个先领结婚证书,稍后后由我出资买的房子,她家里分文没掏。而后她就原形毕露,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收敛,无法无天,不听劝告,不受约束。我现在对她还是有感情,不舍得离婚,但是她现在越来越放肆,我也没有约束手段。

我现在想明年春天开始筹资办公司,如何可以再办公司之前约定好企业所有权。除非我同意补贴家用的以外,她不能占有该公司的任何所有权。如果离婚,她也不能对公司任何财产有所有权。

希望这样子可以对她有所约束,让她能收敛,回归正道。否则等今后我的公司盈利的时候,她必然会跳出来和我闹,要求和我离婚分去半数资产,人财两空。夫妻生活不到半年,也没有什么财产。我两个先领结婚证书,还是有感情,不舍得离婚

离婚 2019-06-10 10:0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首先房屋是结婚前买的,还是结婚之后买的。如果是结婚前买的房子,登记在你的名下,对方不主张首付款的话,房子属于你个人的婚前财产,对方举证证明了支付首付款
    8.6万,你需要返还此笔费用。如果是婚后买的房子,即使登记在你的名下,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同对方协商他是否放弃所享有的房屋份额。对于房产分割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的清的,建议与律师进行面谈咨询。
  • 您好!建议先协议离婚,协商不成的则只能到对方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最近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方)的法院要求离婚。如果您有证据(如分居两年、对方有外遇或有家庭暴力等的证据)证明感情确已破裂,则法院一般会判决离婚,否则您第一次起诉离婚法院很可能会判决驳回。
    但如果您在被驳回的6个月后,坚持第二次起诉离婚,那么法院就很有可能认为您们感情确已破裂,并判决离婚。对于孩子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综合衡量父母双方经济条件、居住条件、教育水平、是否有不良嗜好,以及孩子自身成长习惯等因素决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
    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诉讼,法院需要仔细确认双方的情况后判决,但哺乳期间的孩子一般判给女方抚养,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看那方更适合小孩成长并征求小孩本人的意见。
    不抚养小孩的一方在孩子18岁以前应当每月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是月收入20—30%之间。如果在今后的抚养期内,一方不适合抚养小孩,另一方可以到法院重新起诉,要求变更小孩抚养权。
    您目前无工作的话,对争取抚养权不利,建议找一份工作!另外,只要是婚后取得的财产都是共同财产,一人一半,除非有特别说明是归一方所有!
  • 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本条第一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根据这一规定,夫妻既可以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进行约定,也可以对婚前财产进行约定;既可以对全部夫妻财产进行约定,也可以对部分夫妻财产进行约定;既可以概括地约定采用某种夫妻财产制,也可以具体地对某一项夫妻财产进行约定;既可以约定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或者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处分权的行使,也可以约定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债务清偿责任、婚姻关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等事项。  当事人可以约定采用的夫妻财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共同制: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均归夫妻共同所有;  
    (2)劳动所得共同制:夫妻婚后的劳动所得归夫妻共有,非劳动所得的财产,如继承、受赠的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金等,归各自所有;  
    (3)管理共同制: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同时根据双方的约定,除特有财产外,双方的财产由夫或妻统一管理;  
    (4)分别财产制: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均归各自所有,各自独立管理,委托对方管理的,适用有关委托代理的规定。如果当事人不愿意概括地约定采用某种夫妻财产制,也可以对部分夫妻财产,甚至某一项财产进行约定,如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归其本人所有,也可以约定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金归夫妻共同所有。
  • 理解婚前财产时应注意如下方面:   1.判断是否属于婚前财产的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系在结婚之前。如果财产权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后才实际占有该项财产,其性质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比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继承,遗产在婚后才分割,该遗产虽然是婚后所实际得到,但其所有权在婚前就已经取得,所以应认定为一方婚前财产。   2.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贺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