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具体情况是这样:为了买一套二手房,我和老婆是1.10签订了购房合同,1.11领的结婚证,当时我们和中介都疏忽了我和老婆是需要共同公积金贷款,结婚证在合同签订后在领这样是有问题的。之后,公积金贷款审核、审税都好了,要过户的当天,在材料送进去的前一秒,中介的一个人发觉结婚证领取日期在签订购房合同日期之后,他说这样是过不了户的,然后找了交易中心的关系把交进去的购房合同拿了出来,然后重新打了3份合同,我看过了只是把合同签订时间改为了我领取结婚证后一天,盖了章,重新再从审税开始走流程。但是,公积金贷款合同并没有拿出来,也没有重新申请贷款,就这样,我现在已经拿到房产证了,和上家也交完房了,公积金贷款也还了半年了。就是目前有几个疑问

1、当初过户前一秒发现问题,立马重签了3分购房合同,和最早签订的6份购房合同的合同编号或者合同号是不是一样?还是说有了变化?

2、如果说合同编号有了变化,那就是说,过户时候递交进去的购房合同编号和申请贷款时候的合同编号不一样,这样对我将来有什么风险,或者说对我将来卖房,公积金提前还清会有什么影响吗?目前看起来是没什么影响。

离婚 2019-01-09 16:2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一般情况下,交付定金当天,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协议,约定购房价,付款方式等。大概一周后,交付首期款,与开发商签订正式的购房合同,对购房/收楼等事项做出明确约定(一般为房管部门的固定版本),现在很多城市都实行网签了。
    签订合同后一个月内,开发商需持购房合同到房管部门办理预告登记手续(合同备案)。余款按合同约定缴交。
  • 买房贷款条件如下:
    年满18年周岁—60周岁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城镇居民常住户口或合法有效的居留身份证明;
    1、贷款用途:用于支持个人在中国大陆境内城镇购买、大修住房,目前其主要产品是抵押加阶段性保证个人住房贷款,即通常所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2、贷款对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在中国大陆有居留权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港澳台自然人,在中国大陆境内有居留权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外国人。
    3、贷款条件:借款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有合法的身份;
    (2)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有合法有效的购买、大修住房的合同、协议以及贷款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文件;
    (4)有所购(大修)住房全部价款20%以上的自筹资金,并保证用于支付所购(大修)住房的首付款;
    (5)有贷款行认可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或(和)有足够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自然人作为保证人;
  • 个体户怎样申请贷款。  首先,在申请条件上,要求申请者年龄在60岁以下,具有贷款银行所在地的常住户口或者有效居住证明;具备良好的还本付息能力,能够提供银行认可的合法有效的课质押或抵押的担保物。
    同时,还要求贷款者在其声场领域有一年以上良好的从业记录,经营期限在一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在工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无任何违约记录。  其次,申请时,需要申请者提供的资料包括借款人以及配偶的有效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复印件,申请者及配偶当地常住居住证明;申请者从事生产经营的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以及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证明借款人配偶承诺共同还款的证明;借款人获得质押、抵押贷款额度所需的质押权利凭证、抵(质)押物清单及权属证明文件、权属人及财产共有人同意质押、抵押的书面文件;  个体户申请的贷款通常期限为一年,最长不超过3年,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贷款利率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执行,一般在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之上有略微的上浮或下浮。
  • 以二手房为例,以下是买卖二手房的过户流程:
    1、先接受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的审查
    在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过后,房产交易双方要向房产所在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申请手续,管理部门会查验有关的证件,审查产权时,会到现场作必要的调查,然后估价人员对交易的房产进行估价。
    2、立契过户
    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根据产权性质和购买对象,按审批权限申报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后,经办人将通知买卖双方办理立契手续。
    买卖双方在契约上签名盖章,双方持买卖合同和相关证件及材料到交易管理部门办理立契过户手续。
    注意地是,这里卖方须提交房屋所有权证或确权证明;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房屋所有权共有的,其他房屋其有人同意出售的书面意见。
    3、办理产权转移过户手续
    房屋买卖双方在房地产交易所办理买卖过户手续后,买方需要持房地产交易所发给的房产买卖契约,到房屋所在地房地产产权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那样就可换取新证啦。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伊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