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法院判决我们兄妹安遗产继承的份额承担债务,但是我没有继承父亲的任何遗产,怎么样才能取消在全国法院失信人员信息网中我的失信人员记录

继承 2018-12-31 11:36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我国《继承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4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时,如果知道有继承人而无法通知的,分割遗产时,要保留其应继承的遗产,交确定该遗产的保管人或保管单位,”根据上述规定,被继承人死亡后负有遗产保管义务的,首先是存有遗产的人。
      如果被继承人生前自己占有财产,死后这些财产应由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或遗嘱执行人保管。没有遗嘱执行人或没有继承人的被继承人遗留的财产应由其生前所在单位、或者其住所地、遗产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
    遗产管理人为保管遗产所支付的必要费用,应从遗产中偿付。所以,如果你先前确定好一个遗产管理人,事实上可以避免许多的麻烦。当然,没有确立的话,法律也给了相应的救济。法院指定的个人或银行,负责执行法院的对一桩遗产的处理决定,直到其全部分配到所有请求者为止。
    当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或没有指定执行人时,或者当指定的执行人无法或不愿执行遗嘱时,遗产管理人将由法院指定。
  • 首先看有没有遗嘱,有遗嘱就按遗嘱办理。
    如果没有遗嘱,按法定继承处理。
    如果该被继承人有第一顺位继承人,即父母和子女(已离婚即无配偶),则父母和子女继承。如果没有父母子女,则第二顺位继承,其中包括兄弟姐妹。
  •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即代位继承。代位继承是和本位继承相对应的一种继承制度,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
    它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又称间接继承、承租继承。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称被代位继承人,简称被代位人。
    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人称代位继承人,简称代位人。代位人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权利,叫代位继承权。  适用代位继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被代位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这既是中国代位继承成立的首要条件和惟一原因,也是其与转继承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先死亡的被代位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其他继承人如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不发生代位继承。
    有的国家,被代位人的范围较广,如日本民法规定,被代位人包括被继承人的子女和兄弟姐妹;而法国、韩国、加拿大、保加利亚等国,被代位继承人的范围是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德国、瑞士、匈牙利、希腊、奥地利等国家更将被代位人的范围扩及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
    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规定《继承法新解读》的被代位人的范围最窄,这与继承立法缩小继承人范围的趋势是相吻合的。  第三,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各国法律均规定,代位继承只能是被代位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被代位人的旁系血亲或直系长辈血亲均无权代位继承。
    原则上代位继承人没有代数限制。中国继承法》第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最高人民法院在贯彻执行继承法的意见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被继承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曾外孙子女都可以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不受辈分限制。
      第四,被代位人生前必须享有继承权,如被代位继承人基于法定事由丧失继承权,则连带引起代位继承权的消灭。最高人民法院在《贯彻的意见》第28条指出:“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能代位继承。
    ”  第五,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在遗嘱继承中不适用。亦即只有被代位继承人的法定继承权才能被代位,如其享有的是遗嘱继承权,则该遗嘱会因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失效,此时不发生代位继承。
      第六,代位继承人无论人数多少,原则上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份额。
  • 我国继承法是限定继承原则在死者遗产范围内清偿债务超出遗产价值不负清偿责任,如果死者生前为继承人生活的需要属于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债务,不属于死者个人债务,应由继承人负清偿。死者生前为了正常生活的需要欠下的生活费和住院欠下的医疗费,不受限定继承原则的限制,继承人应负无限清偿责任,这指对特定条件下的遗产债务清偿的原则,对清偿死者生前的债务不能囫囵吞枣按限定继承原则。
    债务人死亡无遗产,继承人不需要还债。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五指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