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事故时间:晚上九点二十分左右

当时天气:大雨

伤者以及肇事车辆描述:

受害人是我公公,城镇户口,年龄52岁,兄弟姐妹有六个,两个儿子,都已成年,还有一个老父亲,他是大货车司机,资格证驾驶证都有

肇事车辆是部队的越野车,无牌照有编码

事故描述:我公公在一个双向行车道(同向行车道上有两条机动车道,一条电动车道)上,骑电动车从北向南过马路,马路接近过完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部队车(无车牌有编号)撞到,人飞出去了二十多米,电动车被推出去了五十多米,人当场死亡,救护车来了之后就盖了个白单就走了。事故发生的时候,我们没有自己人在,也没有监控,但是事故后的几分钟,有热心的村民拍了视频,拍到了车的编号以及肇事车辆上两个人的脸。

现场抽血做了酒精检测,公公的酒精含量为189mg/100ml,部队方两个人的酒精含量为0。事故时间:撞到,但是事故后的几分钟,

现场抽血做了酒精检测

交通事故 2019-05-24 08:0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你好,首先,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首先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所有赔偿责任依据的开始。根据交警队的责任划分比例进行承担责任。如果有保险的,尽快与保险公司联系。
    其次,对于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致人人身损害,主要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精神损害赔偿等。建立的基础是伤残等级鉴定基础之上。
    伤残等级鉴定是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鉴定。第三,伤残等级后确认后,依据当地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受害人的年龄、户籍来确认各项赔偿责任。
  • 无证驾驶机动车,按法律规定处罚如下: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无证驾驶和被视为无证驾驶的可能有以下十种情形:
      
    1、没有驾驶证的;
      
    2、未经考试,非法取得驾驶证的;
      
    3、驾驶证被注销、吊销的;
      
    4、不符合驾驶条件(年龄和健康状况),非法取得驾驶证的;
      
    5、驾驶证已超过有效期的;
      
    6、驾驶证被暂扣的;
      
    7、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驾驶证驾驶民用机动车的;
      
    8、持境外机动车驾驶证在中国驾驶的;
      
    9、驾驶车辆超过最高准驾车型的;
      
    10、未随身携带驾驶证的。
  • 驾驶无牌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具体处罚以及赔偿情况如下:
    1、行政处罚:按无证驾驶处罚,处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拘留。
    2、刑事处罚:有驾驶证造成主要责任交通事故,要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才构成交通肇事罪;无证驾驶造成主要责任交通事故,重伤一人以上就构成交通肇事罪。相应的肇事逃逸罪也是一样。
    3、赔偿责任:无证驾驶并不加重赔偿责任,但所驾驶机动车的交强险和商业险均会拒赔,所有应承担的损失全部由驾驶人本人承担。
  • 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一、民事责任: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  
    二、行政责任: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三、刑事责任: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法律依据: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甘南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