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是吉林白山人,08年买得房产因房屋使用不够5年,税费太高所以现在才准备过户,但卖家已经失去联系。如果起诉办理房屋过户需要多少费用08年买得房产因房屋使用不够5年,税费太高所以现在才准备过户,如果起诉办理房屋过户需要多少费用

房产纠纷 2019-01-19 10:0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买方
    1、契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
    1.5%(商用用房,二次购房或大于144平米的税率为3%)
    2、交易服务费:建筑面积(平方米)×3元
    3、交易印花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
    0.05%
    4、产权转移登记费:50元(每增加1人加10元,买家为单位的80元)

  • (1)、买卖双方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买方了解房屋整体现状及产权状况,要求卖方提供合法的证件,包括房屋所有权证书、身份证件及其它证件。
    (2)、如卖方提供的房屋合法,可以上市交易,买方可以交纳购房定金(交纳购房定金不是商品房买卖的必经程序),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或称房屋买卖契约)。买卖双方通过协商,对房屋坐落位置、产权状况及成交价格、房屋交付时间、房屋交付、产权办理等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签订至少一式三份的房屋买卖合同。
    (3)、买卖双方共同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接受审查。买卖双方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手续后,管理部门要查验有关证件,审查产权,对符合上市条件的房屋准予办理过户手续,对无产权或部分产权又未得到其他产权共有人书面同意的情况拒绝申请,禁止上市交易。
    (4)、立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根据交易房屋的产权状况和购买对象,按交易部门事先设定的审批权限逐级申报审核批准后,交易双方才能办理立契手续。
    (5)缴纳税费。税费的构成比较复杂,要根据交易房屋的性质而定。比如房改房、危改回迁房、经济适用房与其它商品房的税费构成是不一样的。
    (6)、办理产权转移过户手续。交易双方在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完产权变更登记后,交易材料移送到发证部门,买方凭领取房屋所有权证通知单到发证部门申领新的产权证。
  • 离婚夫妻如何办理房产过户? 由于离婚的法定方式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离婚房产过户根据离婚方式的不同,准备的材料也有区别。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达成协议,通过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结束婚姻状态的一种离婚方式。如果是协议离婚,离婚房产过户手续办理要带的带材料有:


    (1)关于房产分割的离婚协议书;


    (2)离婚证及复印件;


    (3)离婚财产归属协议,权利人一方申请登记的,需要提交经公证的离婚财产归属协议;


    (4)房产证;


    (5)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未达成协议,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判决离婚的离婚方式。如果是诉讼离婚,离婚房产过户手续办理要带的带材料有:


    (1)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及复印件;


    (2)判决书中明确房产归属的可由权利人一方申请登记房产证;


    (3)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4)房产证。

    离婚房产过户手续办理流程

    离婚房产过户首先需要办理离婚房产析产,离婚房产析产是离婚房产过户免征契税的证明。如果不是因为离婚分得的房产,在房产过户时就需要缴纳契税。办理完离婚房产析产手续后,就可以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离婚房产过户手续,具体的过户流程有:


    (1)协议离婚,签订离婚协议书的到公证处办理析产公证,如有离婚判决书的话无需办理公证;
    (2)到交易中心办理转绘;


    (3)到房管局办理免征契税申请;


    (4)办理析产登记手续并缴交50元登记费;


    (5)取证。

  • 赠予过户
    1、流程
    (1)赠与人与受赠人订立关于房屋赠与的书面合同,即赠与书。
    (2)受赠人凭原房屋所有权证、赠与书,交纳契税,领取契证。
    (3)受赠人前往公证处办理公证。
    (4)受赠人前往相关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并提交申请书、原房地产产权证身份证、户口簿、赠与书及公证书等资料。
    (5)赠与人将房屋交付给受赠人。
    2、税费
    营业税:近亲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的,免征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近亲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的,免征个税。
    契税:赠与房产的领受人需要全额缴纳契税,按照3%的比例缴纳。
    印花税:万分之五。
    公证费,一般为评估价的2%。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吉林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