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我问一下,我刚刚从公司辞职,哪个公司乱让员工交罚款,还都是100,200的发

综合法律 2019-02-12 11:0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1、申请劳动仲裁期间,员工可以离职,劳动仲裁跟员工是否在职无关,只要仲裁有效的时限内提出劳动仲裁就可以的。
    2、《劳动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应当审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是否合法、劳动者的违纪行为在规章制度中是否有明确规定、规章制度对劳动者严重违纪行为的规定是否公平合理等,以判断劳动者是否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必须民主,民主程序究竟是什么。
    用人单位在指定、修改或者完善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这是《劳动合同法》做出的关于规章制度民主程序的相关规定,由此引申出民主程序的几个步骤。
    规章制度制定后必须公示: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规章制度制定后,并不能当然的成为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依据,还必须经过公示程序。
    没有证据证明公示过,则不能作为处理员工的依据。 用人单位制定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不仅程序要合法,内容也要合法。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内容相冲突。
    否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规章制度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法律作用。
  • 如果员工对单位造成了损失,单位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诉讼的方式要求职工赔偿,但是这个不是罚款;如果没有造成损失,单位不能对职工进行罚款。
      罚款是一种行政处罚手段,只能由法定的国家机关行使;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设定、执行罚款。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定西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