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双方都是精神病人,而且是收养关系,其子已成年,收养时,其母不同意,未在公证书上签字,只有其父一人签字。成年后因其子癫痫频繁发作,导致精神失常,经常欧打父母,其父现已成植物人,母是精神病人,失去对其子的监护能力,可以解除关系吗?双方都是精神病人,而且是收养关系,其母不同意,经常欧打父母,母是精神病人,可以解除关系吗?

综合法律 2019-02-09 10:0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一)通过当事人的协议而解除。这种情况需满足的条件是:  
    1、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须得养父母同意,就被收养方而言,养子女已成年时,经养子女同意即可;养子女尚未成年时,须得养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监护人同意,养子女已有识别能力的,还须征得其本人的同意。  
    2、当事人须对财产生活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别无争议。协议解除收养可按公证或登记程序办理。公证机关办理解除收养的程序,亦可以分为申请、审查、办证三个环节。当事人达成解除收养的决议后,须到户口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解除收养的申请,并说明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公证人员应对当事人要解除收养的原因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查明解除收养是否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是否正当合理,有无其他意图;双方对财产和生活问题的处理是否合法等,经审查后,对符合解除收养条件的,就为其办理公证,准予解除。当事人自接到公证书之日起,收养关系即告终止。如果不符合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不予办证,对有关纠纷,可建议当事人依诉讼程序提出请求。  基层政权机关或户籍部门办理解除收养的登记,也要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按照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决定是否准予登记。  
    (二)通过诉讼程序解除  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而另一方不同意的;或双方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在财产和生活困难方面有争议的,一般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亦可经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法院审理收养案件,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调解无效时,依法判决。  人民法院处理解除收养的纠纷,应当坚持保护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利益,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妥善解决:  
    1、养父母和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查明情况,听取被收养人的意见,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处理。  
    2、养父母不尽抚养义务,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应予解除。  
    3、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的恶化,再继续共同生活对双方均为不利,一方坚决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可准予解除。  
    4、养父母发现养子女有生理缺陷或者其他病症,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不予解除。但生父母在送养时有意隐瞒的,可准予解除。
  • 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定程序有哪几种?第一,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入达成协议,可一起到当时办理领养手续的民政部门,申请办理解除领养手续。
    第二,双方无法达成解除领养手续的,可由主张解除领养关系一方,到法院提出诉讼。
  • 监护协议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受托监护人与监护人之间就履行监护职责所签订协议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第
    1、
    2、3款,第17条第1款对监护人的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  
    一、办理监护公证,当事人应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监护人、被监护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监护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关系的证明。监护人无工作单位的,可由其住所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上述证明;  被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的证明(如健康、财产等情况);  有关单位同意的证明;  监护协议草稿;  其他有关的材料。  
    二、办理监护协议,应注意的问题:  办理监护协议公证可向当事人住所地或协议签订地公证处申请。  当事人申办监护协议公证,应亲自到公证处办理,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办理。  监护人要具有监护资格和监护能力。  当事人之间达成的监护协议内容应当真实、合法。  
    三、监护协议应具备以下内容:  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受托监护人、委托监护人、被监护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在住址);  被监护人需要监护的原因;  受托监护人的能力;  受托监护人的意思表示,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接受监护的意思表示;受托监护人的职责;  监护关系的解除与撤消。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漯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