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以前交养老保险,现在不交,能补交吗?

社会保险 2023-07-15 15:0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养老保险可以补交。如果当事人已经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以一次性补缴;否则,就不能一次性补缴。
    1、由于用人单位原因应缴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并提交申请补缴期间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以及工资收入凭证,经确认后,可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2、员工到达退休年龄,没有养老保险的,可以一次性交满15年的养老保险,然后享受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待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 一、一直没有交养老保险怎么补交
    想要补交养老保险,了解它的补交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补交养老保险可以是单位补缴,也可以是个人补缴。补缴流程如下:
    1、在办理补交养老保险前,个人应填写补缴承诺书和申办单,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向存档机构提出补缴申请。
    2、收集填写补交养老保险所需的资料的,例如:单位或职工书面申请欠费补缴、欠费信息注销的函;)填报法律依据:《养老保险欠费补缴/信息注销申报表》(一式三份,并写上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
    3、经办人员接收资料后,将当场对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即可当场办理,如果不能当场办理的出具《受理回执》,并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说明原因。
    4、另外,如果是单位补交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并提交申请补缴期间与被保险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以及工资收入凭证,经确认后,由企业和职工个人从规定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之月起,补交养老保险。在补交万养老保险后,就可以享受国家政府部门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服务了。
    二、可以补交养老保险的人群有哪些
    虽然如今想办理补交养老保险的人多,但也不是每个想补交的人都可以补交的,一般,可以补交养老保险的人群有以下几类:
    1、经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正式招工手续,后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因为工作调动落空,中断劳动关系等的原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含计划内长期临时工、城镇户籍的临时工)未参保或中断缴费的。
    2、职工因自动离职、开除、除名、刑满释放后无公职等原因未参保或中断缴费的。
    3、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办理新参保手续的。
    4、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以及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
    5、企业职工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
    6、参保人员办理转移接续手续时,以前年度缴费基数达不到全省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的。
  • 养老保险可不可以补缴纳,需视情况而定:
    1、如果养老保险出现中断缴费的情况,需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缴纳,只要年龄在劳动年龄内都可以进行补缴,男性的劳动年龄限制是60岁,女性是50岁;
    2、如果参保人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就不可以申请补缴了。
    办理养老保险需要什么材料
    办理养老保险需要的材料如下:
    1、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本人的户口本;
    3、本人人事档案;
    4、登记照片一张;
    5、属独生子女家庭的,还须持独生子女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6、本人《养老保险手册》或《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或社保卡;
    7、个人缴费凭证;
    8、由本人到社保机构填写的《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申报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一条
    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所欠职工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
    (三)保险公司欠缴的除第
    (一)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所欠税款;
    (四)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产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洛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