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您好!我想咨询下,我用房产抵押在银行进行贷款,房屋评估的费用是银行交还是需要客户交?有没有什么法律依据?谢谢我用房产抵押在银行进行贷款,房屋评估的费用是银行交还是需要客户交?有没有什么法律依据?

银行 2019-05-24 10:1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房产抵押贷款需要提供的资料:夫妻双方身份证;夫妻双方户口本;婚姻状况证明(结婚证/离婚证、法院判决书/单身证明);房产证(房屋抵押银行贷款中房产证、土地证是必须要给银行抵押的);收入证明;学历证明;近半年银行流水;用途合同(工艺品、家具、装修等);第二居所证明或直系亲属房产;其他财力证明(车、房、股票、基金、定期存款等);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 第75条: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担保的,其他抵押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减轻或者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担保责任。 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当事人对其提供的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份额或者顺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抵押权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者各个财产行使抵押权。
    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 住房抵押贷款怎样办理  
    (1)选择住房  购房者如想获得楼宇按揭服务,在选择住房时应着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购房者在广告中或通过销售人员的介绍得知一些项目可以办理按揭贷款时,还应进一步确认发展商开发建设的住房是否获得银行的支持,以保证按揭贷款的顺利取得。  
    (2)办理按揭贷款申请  购房者在确认自己选择的住房得到银行按揭支持后,应向银行或银行指定的律师事务所了解银行关于购房者获得按揭贷款支持的规定,准备有关法律文件,填报《按揭贷款申请书》。  
    (3)签订购房合同  银行收到购房者递交的按揭申请有关法律文件,经审查确认购房者符合按揭贷款的条件后,发给购房者同意贷款通知或按揭贷款承诺书,购房者即可与发展商或其代理商签订《商品房预售、销售合同》。  
    (4)签订楼宇按揭合同  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并取得交纳房款的凭证后,持银行规定的有关法律文件与发展商和银行签订《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明确按揭贷款数额、年期、利率、还款方式及其他权利义务。  
    (5)办理抵押登记、保险  购房者、发展商和银行持《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及购房合同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备案手续。对期房,在竣工后应办理变更抵押登记。  
    (6)开立专门还款账户  购房者在签订《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后,按合同约定,在银行指定的金融机构开立专门还款账户,并签订授权书,授权该机构从该账户中支付银行与按揭贷款合同有关的贷款本息和欠款。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进行住房抵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怎样办理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想改善住房条件的购房者实现梦想。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具备住房抵押贷款的专业知识,在购房过程中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和困扰,甚至遭受重大的损失。在法律方面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最好是咨询法律专业人员,以免造成生活上的困难甚至面对起诉。律师不仅是帮忙打官司的人,而且是全面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在律师的帮助下,办理住房抵押贷款会得到更好的办理。
  • 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收费:
    一、买卖合同按揭: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作抵押的需要交纳公证费(代市公证处收取):
    1、贷款额5万元以下(含5万元),为贷款额×
    4.8‰
    2、贷款额5万至10万元(含10万元),为贷款额×
    3.6‰
    3、贷款额10万至38万元(含38万元),为贷款额×3‰
    二、以房产证抵押:以《房地产权证》作抵押的需要交纳
    1、评估费:按抵押物评估价值5‰收取(客户自行到评估公司办理《评估报告》,其评估费用由评估公司收取)已确权房或二手房,其《东莞市房地产交易鉴证证明书》自发出之日起一年内有效,不用评估及交纳此费用
    2、验证费:根据当地房管所收费(50元至300元)─代房管所收取
    三、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贷款要购买房屋保险(费率由客户与保险公司自行商定)购买保险有两种方式(保费由保险公司收取):
    1、贷款额×费率×年期
    2、房价×费率×年期
    四、房产登记抵押费:80元/宗─(代市房屋管理部门收取)
    五、印花税:贷款金额×
    0.05‰─(代市税务部门收取)六:转账费:贷款由建行转去其它商业银行帐户时需要交纳(代市人民银行收取)
    1、转帐金额(即贷款金额)5万元至10万元,为8元
    2、转帐金额(即贷款金额)100001至38万元,为13元以上价格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收费以有关部门公布为准。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鹤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