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甲某驾驶别克轿车进行非法营运时,车被扣,放在汽车厂停车场,然后甲某与乙某合谋将车盗走并销赃。甲乙以车被盗为由向交管所申请赔偿,获赔11万,后案发,检察院以盗窃罪,诈骗罪提起公诉,如何为甲乙辩护甲某驾驶别克轿车进行非法营运时,车被扣,检察院以盗窃罪,诈骗罪提起公诉,如何为甲乙辩护

合同纠纷 2019-03-20 20:5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如果诈骗罪的无罪辩护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八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 一、法律规定一定要赔偿。
    二、不赔偿的后果。受害人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犯罪人财产,但如果犯罪人的财产已经转移或者犯罪人本身根本无财产导致法院无法找到犯罪人的财产线索,执行就会陷入僵局,中国向来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因为犯罪人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转移财产(共创和谐,恕不列举)
    三、为了缓解执行难的窘境,很多法院在量刑时会考量犯罪人是否赔偿了受害人损失,如果赔偿,法院会以犯罪人认罪态度良好为由从轻量刑。我国大部分法院都采取此种措施为被害人要回赔偿。这种实质上以钱买刑的行为受到很多人诟病,认为这违反了法律的基本精神。但是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这也是无奈之举,受害人为了得到赔偿,通常也接受这样的处理。
  • 【保险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由此可见,提交的赔偿证据有夸大的,成立保险诈骗罪。但对于被保险额,即实际支出的费用,仍应予以赔偿。
  • 诈骗案件中,如果罪犯已经被定罪(即被判刑的),被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罪犯退还被骗款项。
      在诈骗犯罪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要求民事赔偿的的方式主要有二种:
      
    1、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的,则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2、如果法院已经判决的,则被害人应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如果诈骗人没有赔偿能力,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崇左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