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公司产假不按158天,

劳动合同纠纷 2023-12-14 17:1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可以向工会反映解决
  • 法律分析: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提交劳动仲裁,或提起劳动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第五十五条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五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 育儿假公司不执行,可以直接举报单位,因为法律明确规定女性职工一般可享有产假98天。具体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产假一般为98天,其中15天可在分娩前休完;难产可增加产假15天;对于多胞胎,每增加一个婴儿,产假可增加15天;流产,可休15或42天产假。
    堕胎时,怀孕4个月以下者的产假为15天,怀孕4个月以上者的产假为42天。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一、育儿假是带薪休假吗
    育儿假是带薪休假。
    1、全国妇联曾多次呼吁的“男女共享带薪育儿假”,有望在江苏首次落地。
    政府法制办发布文件,明确提出“男性育儿假”概念;
    2、女方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不少于十五天的共同育儿假。加上此前曾以法律形式固定的男性十五天的护理假,也就是说,女方在生育后,男方可享受最低三十天的“产假”。
    二、育儿假有法律约束力吗
    育儿假有法律约束力。
    企业不能以任何理由不批准育儿假。育儿假由《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规定,而该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四川省的企业应当执行。
    如果企业不批育儿假,职工可以向工会或是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其合法诉求,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育儿假为何实施难
    育儿假关系企业运营成本,且实施细则强制性不足。
    究其“休假难”的原因,育儿假作为一项新政策,政府、企业、员工三方在放假成本方面还未形成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
    目前,落实育儿假的主体是企业,但育儿假不仅仅是多休几天假的事,还关系到企业运营成本、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
    要让这个政策落地,显然不能单靠企业自觉去推动,如果只限于“政策请客,企业买单”,不仅不能提高企业落实的积极性,还会造成企业在招聘时有意回避婴幼儿父母。
    四、如何促进育儿假落地
    建议通过奖励补助等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从其他部分国家的实践来看,育儿假期间的保障来源有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由政府、雇主和雇员共同支付。
    我们在政策执行中,也要更重视企业的利益诉求,通过税收优惠、奖励补助等方式,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构建一套家庭、政府、用人单位分摊成本的机制,合理分配政策成本。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成都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