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购买二手房已付定金,要核实房屋信息的真实性,注意过户情况和土地的使用情况,其他的还有哪些需要核实和注意的,能保证以后自己居住的安全和合法,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请尽快回答,非常感谢!购买二手房已付定金,注意过户情况和土地的使用情况,能保证以后自己居住的安全和合法

房产纠纷 2019-04-18 10:01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一、土地过户:
    1、转让合同或协议;
    2、转让方土地使用权证;
    3、受让方房屋所有权证(原件校对后交复印件);
    4、契证(原件校对后交复印件)
    5、受让方身份证(原件校对后交复印件)
    6、其他国土部门要求提交的材料。
    二、房产过户:房产证、双方身份证、户口、婚姻证明,缴纳相关税费,凭查档单、缴费凭证办理。税费:
    1.契税:90-144平米
    1.5%;90平米以下1%,赠与征收全额3%。
    2.营业税
    5.5% (满2年免交)
    3.个人所得税:成交价1%
    4.交易手续费 6元/m?
    5.转移登记费 80元/件 。
  • ;  
    一、如何购买二手房  对于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来说,住就图个实在,图个安稳,图个节省。如果决定购买二手房,那么事先了解一下二手房买卖的流程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程序:确定选择方向,确定是自己找房源还是通过中介等其他途径;“广撒网”后的实地看房选房,对可选房屋有一个实际的了解;缩小范围后,对候选房屋质量等情况的调查;敲定购房意向,对该房屋的产权等信息的进一步了解;签订购买合同,办理相关过户手续,具体可以咨询当地房管局。  
    二、购买二手房的注意事项  
    (一)房屋手续是否齐全。房产证是证明房主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的惟一凭证,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交易时对买受人来说有得不到房屋的极大风险。房主可能有房产证而将其抵押或转卖,所以最好选择有房产证的房屋进行交易。  
    (二)房屋产权是否明晰。有些房屋有好多个共有人,对此买受人应当和全部共有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如果只是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买受人与其签订的买卖合同未在其他共有人同意的情况下一般是无效的。  
    (三)交易房屋是否在租。因为我国包括大部分国家均认可“买卖不破租赁”,也就是说房屋买卖合同不能对抗在先成立的租赁合同如果买受人只看房产证,只注重过户手续,而不注意是否存在租赁时,买受人极有可能得到一个不能及时入住的或使用的房产。这一点在实际中被很多买受人及中介公司忽视,也被许多出卖人利用从而引起较多纠纷。  
    (四)市政规划是否影响。有些房主出售二手房可能是已了解该房屋在5到10年左右要面临拆迁,或者房屋附近要建高层住宅,可能影响采光、价格等市政规划情况,才急于出售,作为买受人在购买时应全面了解详细情况。  此外,需要注意事项还有,如所购买的房屋是否为福利房、单位房,因为这种房屋可能存在一些转让限制。原房主在转让房屋时,其物业管理费,电费以及三气(天然气、暖气、煤气)费用是否拖欠等等。  在购买二手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比如二手房的买卖合同不像商品房买卖合同那么全面,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要双方自己约定清楚,办理的手续也是比较繁杂耗时的,而大多数购买二手房的群体都是对房屋有刚性需求的,建议可以将二手房购买的手续办理,以及期间各种纠纷的处理委托给专业律师,为您的生活带来便利。

  • 一、房子过户需要的手续
    1.买卖双方签订买卖合同。
    2.接受房地产买卖管理部门的相关检查和评价。
    3.立契过户,买卖双方在契约上签名盖章。过户时,方持买卖合同和有关证件及资料到买卖管理部门办理立契过户手续。卖方须提交房子权证或确权证实;身份证或别的有用身份证实;房子权共有的,别的房子其有人同意出售的书面定见。
  • 赠予房产过户所需什么费用?  
    1、赠予房产过户登记费:住房,权利人按每套房屋80元交纳;非住房,双方各按标准房价总值的2‰交纳。  
    2、赠予房产过户契税:因买卖、赠与、交换等原因房屋所有权转移的,受让人按成交价格(或市场价格)的3%缴纳契税;个人购买符合津地税发[2006]3号文件规定的普通住房标准的住房,按照成交价格的
    1.5%缴纳契税。  
    3、赠予房产过户印花税:按房屋市场价格的
    0.5‰的税率计税,各自全额贴花。房屋权属证书每本5元。  
    4、赠予房产过户工本费:核发一本房屋权属证书的,免收证书工本费;向一个以上房屋所有权人核发房屋所(共)有权证书时,每增加一本证书,按每本10元交纳证书工本费。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昭通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