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们夫妻离婚了,但是房本在银行贷款抵押,每人一本,离婚时房子归我,贷款他还,现在他还不上了,我怎么办?我可以把房子过户到我名下吗,还有我可以不用他签字,单方面把房子卖了吗?我们夫妻离婚了,但是房本在银行贷款抵押,我怎么办?我可以把房子过户到我名下吗

离婚 2019-06-19 13:1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1、婚后一方或双方以夫妻共同财产出资买房,取得房产证的,离婚按揭房怎么分?
    婚后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购房,共同还贷。不管房产证登记在哪方名下,该房产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房产分割时,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2、婚后双方父母出资买房,夫妻共同还贷,产权登记在一人名下,离婚房产归谁?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婚后双方父母资助子女买房,产权登记在一人名下的,该房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占有。在离婚房产分割时,如果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办理。没有约定的按照出资比例分割。对于偿还的贷款,如果夫妻对财产没有约定的,偿还贷款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就不需要分割了。
  • 夫妻房屋抵押贷款申请条件如下:
    1、年龄在18-60岁的中国公民,并持有有效身份证件;
    2、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信用良好,有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有银行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指借款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已拥有的物业)。
    4、有第二居所及其相关证明;
    5、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
    6、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 并不是所有的银行贷款都需要抵押,目前国内有一些银行提供无抵押贷款,此外有些贷款公司、还有大量的担保、咨询名义的贷款公司也可以办理无抵押贷款。  无抵押贷款,又称无担保贷款,或者是信用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只需身份证明,收入证明,住址证明等材料。具体材料各银行的规定不同。向银行申请的贷款,银行根据的是个人的信用情况来发放贷款,利率一般稍高于有抵押贷款,客户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贷款年限,然后跟银行签订合同,相对贷款公司而言比较有保障。  银行推出的此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额度低,门槛高,手续较慢。贷款公司的无抵押信用贷款,额度大约2-30万,利率
    1.5%-3%。贷款公司中的一部分就是俗称的高利贷,这类产品的特点是速度快,额度很灵活,但是成本被隐藏在手续费等收费项目上,实际贷款成本远高于对外宣传的利率。  申请无抵押小额贷款,各银行的申请条件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国国籍(不含香港、澳门、台湾三地的居民);  
    (二)年龄在25-55周岁这个区间范围;  
    (三)现居住的住址要满6个月,在当地工作必须满半年;  
    (四)同时最最重要的是信用卡还款记录良好,且当前没有逾期。有工作单位的需要在现单位工作满6个月。
  • 您好!男方的房产首付款时其父亲所出,该房产如果是婚后所买,应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有特殊约定。这种情况下您可要求对房产依法分割,双方共同还贷的部分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男方应进行补偿。 法院判决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是按照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的原则。十周岁以上的子女,法院需听取其本人意见。小孩判给一方的,另一方应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为固定工资的20%-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第十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7、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赣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