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律师,您好我们在购买期房的时候,关于购房合同上没有标注我们的使用年限,这样有风险性吗,谢谢您

综合法律 2019-06-10 14:3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期房指房地产开发商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始至取得房地产权证大产证为止,所出售的商品房。习惯上把在建的、尚未完成、不能交付使用的房屋称为期房。那么,购买期房怎样才能避免风险,  购买期房怎样才能避免风险,主要内容如下:  
    1、对公司的信誉、实力要细细考证。引发出期房购买烦恼的,大多是购买者选择了那些实力不强、信誉不好的开发商,从而造成不能按时交房,质量太差。因此,购房者首先要选好公司,选择那些信誉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到他们公司买房。这些公司考虑到信誉,都能做到按期按质交房。  
    2、购房资金不能一次性投入。如果一次交了很多钱,到时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购房者去要求赔偿,几乎难以奏效。如果钱未一次交清,则可凭未付余款去交涉,购房者便由被动变主动了。  
    3、购期房要选好时机。在开发商已经开始动工的基础上去购买。因为开发商已经开工并初步开始建设,表明按期交工有了初步保障,同时可以在动工之期到工地察看其施工质量,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仅凭设计图去购买,到时开发商以手续未办完而迟迟不开工,延了工期,吃亏的是购房者。  
    4、对周边环境要心中有数。购期房不象买现房,现买现住,周边的环境一清二楚。买期房有一个过程,因此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变化要心中有数,看一看买期房之处是否有环境恶化的可能,有没有制造“三废”的工厂也在建设。因为购期房的一个目的就为了购一间称心房,如果周边环境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延伸阅读:购买期房的注意事项  
    1、买期房要调查房地产开发商是否具备预售商品房的合法性。购房者可以通过检验房地产开发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了解房地产开发商预售行为的合法性。  
    2、买期房要了解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业绩及信誉状况。房地产商业绩表现和信誉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经济实力.购房者可将其作为所购房屋能否按期交付,房屋质量能否得到保障的参考。  
    3、买期房要谨慎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购房者在与房地产商签订预售合同时要注意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齐备,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否平等一致。  
    4、买期房要进行实地考察。虽然购房者购买的是期房,但对正在建造的房屋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调查房屋的结构,建材配备等级.建设单位的素质,施工现场状况等情况可了解房屋的建筑质量、建设进度。另外,在实地考察时,也可以了解所购期房周围的环境、交通和公共设施配套的情况,使自己心里有数。这些情况也可帮助购房者做出购买房屋的决策。
  • 购买期房的,购买期房需要对期房的付款方式有所了解。
    首付款比例:一般而言首套房购买者,可以根据个人经济实力,选择首付款的最低比例或者更高,一般首付是全款的20%-30%等等,如果在首付压力较大的时候,可以选择最低比例缴纳,余款通过公积金贷款或者商业贷款来补充。
  • 《认购合同》或《房屋认购协议书》是商品房买卖双方在签署预售合同或买卖合同前所签订的文书,是对双方交易房屋有关事宜的初步确认。
    简单说来,即是开发商承诺在一定期间内保证不将房屋卖给除认购人以外的第三人,认购人则保证将在此期间内遵循协议约定的条款与开发商就买房事项进行商谈。
    这种认购行为的主要特征是买卖双方约定的为将来订立合同而谈判的义务,而并非最终达到签约。
    《认购合同》或《房屋认购协议书》中一般确认认购人打算购买的商品房的位置、朝向、楼层、房价及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时间。
    认购人在购房前作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保证,向开发商支付一定数额的订金或者定金。
  • 房屋使用年限从何开始?
    1、入住时开始;  
    2、按土地证明来算,领的证上有;  
    3、土地使用权当然是30年;  
    4、可以参照房改房。按土地证明来算,领的证上有;  
    5、以前的土地没有年限(不懂问我)1990年以后才有。  商品房买卖中最重要的是两张证,土地证和房产证。房屋建筑产权的归属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筑,商用建筑,工业用建筑。按建筑用类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筑权属年限为70年,商用房屋建筑权属年限为40年。  《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巴中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