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如何办理二手房屋过户手续能节省费用?我友05年买一套86平米房子,自住一年。06年转卖予我,因说自住5年后过户可省费用,至今没过户。现房子要拆迁开发,如何与开发商谈判,因我不是房主。请问各位律师,我现在如何操作?谢谢您百忙之中帮忙!如何办理二手房屋过户手续能节省费用?现房子要拆迁开发,如何与开发商谈判,我现在如何操作?

拆迁补偿 2019-08-07 10:0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买二手房时需要缴纳的过户费用如下:
    营业税:未满五年的房子,政府要收取
    5.5%营业税;
    中介费:若是找中介(中介收取
    1.5-3%的中介费);
    契税:面积120平米的房子,契税为
    1.5%,若超过144平,则契税为3%,(注明:每个城市要求不一样,例如:厦门户口首套,房屋面积小于90平,契税取1%;首套,房屋面积小于144平,契税取
    1.5%,二套房或房屋面积大于144平,契税取3%,商业用地契税都是3%);
    印花税没有多少(几十元);
    证书费80元。
  • 二手房过户费用如下:
      房产过户费用有下列几项,但各地可能有出入:
      
    1、契税:普通住宅:均价低于5000元/m2,评估价*
    1.5%;非普通住宅:高于5000元/m2的,面积超过144m2的,用于其它用途的,评估价*3% .
    2、个人收入调节税:(评估价-原购入价)*20% (规定是卖方交,可是如今很多都是买方啊)
      
    3、营业税:住宅购入不满五年的:评估价*
    5.55%;非普通住宅购入五年以上的:(评估价-原购入价)*
    5.55%;普通住宅购入五年以上的免交。
      
    4、房产交易费:房屋建筑面积*6元/平方米
    5、印花税:评估价*
    0.1%
    6、房产证工本费:85元
    7、土地证工本费:105元
    8、交易评估费:评估价*
    0.3%
    二、如果通过中介交易,应支付的中介费包含以下:
      1)交易中介费:成交价*1%
      2)房产权证代办费:看那个中介怎么要吧,一般几百块。
  • 办理过户需买卖双方本人到场,带房产证、双方身份证、户口、婚姻证明,去房管局查档(核实是否二套房),签订一个买卖合同备案,缴纳相关税费,然后凭查档单、缴费凭证,以及上述材料办理。二手房办理过户手续,双方当事人递交材料证件提交过户申请之后,房管部门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可以办理完毕新的房产证。
    《房屋登记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于下列时限内,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或者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
    (一)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屋所有权登记,30个工作日,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所有权登记,60个工作日;
    (二)抵押权、地役权登记,10个工作日;
    (三)预告登记、更正登记,10个工作日。
  • 二手房办理过户手续  
    1、未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应特别提示买受人,其二手房买卖未经房地产登记机构转移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为防止出让人一房多售等非法行为侵害买受人,应及时办理转移登记。  
    2、登记应当提交以下文件: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房地产权属来源证明或者权利证书;  
    (三)房地产转移、转让、变更或者设定他项权的协议书、合同书或者批准文件;  
    (四)缴纳房地产税的证明。  上述合同一方当事人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需公证:A、外国人;B、华侨,包括居住在境外,持有中国护照、无国内身份证明者;C、港澳台地区居民;D、在外国或港澳台地区登记、注册的法人及其他组织。  3登记的审核时限和权证的领取  应告知当事人:按规定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房地产转移登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将转移事项记载于房地产登记册,并通知房地产权利人领取《房地产权证书》;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领证时权利人(或代理人)需携带身份证件(原件)和已缴手续费、登记费、印花税收据及受理时的收件收据(原件),仔细核对《房地产权证》及《登记证明》。  4代办登记  代办二手房买卖转移登记手续,要取得并向房地产登记机构出具当事人的委托书。如果房地产权利人为自然人,按有关规定委托书还需公证。要认真审核上述材料是否齐全、真实,并在买卖合同签署后15日内及时办理。对原件要妥善保管,办理完毕要及时归还当事人,以免丢失承担责任。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伊犁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