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余律师,您好!打扰您了。我有个问题咨询您:

我在江宁区买的二手房,原房东说户口已迁出,我们就没有去派出所确认。后来房子交付、房款全额交付后,于2012年4月13号去派出所办理自己的户口落户事宜,经派出所工作人员查实,原房东的户口却没有迁出。根据买卖契约规定应该在2011年6月28日就应该迁出的,我想问的是这是否算原房东违约?如果不迁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原房东的户口却没有迁出。是否算原房东违约?如果不迁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房产纠纷 2019-08-27 20:18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合同中约定的逾期二手房交房违约金是对逾期交房所产生的损失的预先设定,你可以直接主张违约金,同时主张逾期交房给你造成的损失,但按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如果对方主张合同违约金约定过分高于给你造成的损失的,即实际损失的30%(此处实际损失一般为房租损失),法院会予以适当减少。
  • 房改房可以落户口吗,  房改房可以落户口,但过户手续要慎重。已购公有住房,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按照成本价购买的,房屋所有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按照标准价购买的,职工拥有部分房屋所有权,一般在5年后归职工个人所有。  房改房一般是不允许交易的,特别是国家政府,公安等机关单位的。按照现行国家法规,房改房要交易需要交纳一定的土地出让金费用并且办理上市证,这样才可以上市交易。具体的买房要交多少税要看房屋的评估价格。二手房交易都要房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估。交所需交纳的费用有房屋评估价格的--2%是个人所得税(卖方)。3%契税,)
    0.5%的印花税,还有房屋评估费,公正费,登记费等。  相关知识延伸:房改房怎么买  根据我国法律,凡属各地房屋管理部门直管的成套公有房,除按规定不宜出售的外,均应向有购房意愿的现住户出售。其具体规则如下:  
    1.各国有单位自管的公有房,原则上应按照上述要求向本单位职工和正常工作调离的非本单位现住户出售。  
    2.对居住在不宜出售公有房屋的住户,单位要尽量创造条件,可采取调换公有房的办法向职工出售住房。  
    3.对于国有单位之间产权有争议的住房,凡在可出售住房范围内的,原则上由现管房单位向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书面保证后,可批准其向职工个人出售,并按规定办理职工个人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售房款按规定比例留足维修基金后,存入当地政府指定的账户予以封存,待原产权关系明确后再转至原产权单位。
  • 买房迁户口所需要的手续有哪些?
    1、咨询房屋所在地居委会是否接受落户,申请人要先到房屋所在地居委会咨询,买房后是否能够接受迁入的户口?居委会若是能够接受的话可以考虑买房;找开发商咨询吧,准备买房。
    2、买房并办理房权证,和开发商商议好购房事宜后,签订合同,缴纳房款,并尽快办好房权证。
    3、迁入地派出所同意迁入,带着房产证找房屋所在地居委会,让居委会把房屋编号、出具户口准许迁入证明;之后带着该证明到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出具同意迁入证明。
    4、向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迁出申请,带着办好的证明到原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出具准许迁出证明,之后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批准迁出证明;若有违纪违法等原因或居委会不同意则不能迁出。
    5、编户号受理,带着上述材料到房屋所在地居委会办理迁入手续,居委会编好户号,之后带着全部手续到房屋所在地办理迁入手续。
    6、持户籍证明和相关证明材料(你的理由)前往迁入地的市级公安局户政科申请迁入。
    7、户政科签发《准迁证》。
    8、持《准迁证》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出并开迁移证。
    9、持迁移证、身份证去迁入地派出所入户。
    10、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后,同意迁入,把材料档案输入系统,便落户成功。
    在办理的过程中设计到的主要材料有:原户口本、个人身份证、房屋产权证明、购房发票、购房合同、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凭证、购房落户申请表等。
    涉及到的办理部门有:房屋所在地居委会、公安局;原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公安局;贷款银行、房屋管理的物业单位、社保局等。
  • 二手房买卖合同通常会约定一种“滞纳金”,主要是指延迟履行合同义务时,违约方需支付的;另一种是违约金,通常指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违约方需支付给守约方的。但有时由于合同文字不严谨或对法律一知半解,很多人混淆了这两种违约金的适用情况,在一方稍有违约情形时,守约方就希望能要求20%或更高额的违约金,这其实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
    只有在一方严重违约,导致合同解除时,违约方才承担此部分违约金。如果合同继续履行,一般参照“滞纳金”追究违约责任。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