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如果被诈骗的资金不符合立案标准,对方将及时返还赃款。我能请警察逮捕他吗?

刑事辩护 2020-01-15 08:1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满足两个条件即构成诈骗:一是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是嫌疑人虚构了一些事实或隐瞒了一些情况,从你描述的情况看,嫌疑人的诈骗行为视成立的。另外,只要你报案公安机关就应该立案,具体的证据和事实情况是公安机关的责任范围,构成何罪是法院的职权范围,不予立案是不正确的。若想维护权利,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诉,并可复议一次。希望你通过法律的途径讨回公道。
    《刑法》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 诈骗罪立案标准:
    (一)立案标准   一般诈骗罪与盗窃罪相同,经济诈骗罪如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等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相关规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附:盗窃罪立案标准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分别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备案。   铁路运输过程中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为起点;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一万元为起点;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六万元为起点。 你那400元应该是没有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的,以后小心一点就行了。
  •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各省和各省不一样,但原则在《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范围内执行。  法律链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 您在网络被对方骗取钱财,则对方的行为就涉嫌诈骗。所谓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别人的钱财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骗取别人钱财超过3000元的,就涉嫌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您被骗金额不足3000元,只能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
    根据该法第49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因此,建议您及时报警,公安机关应立案受理。如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并查扣赃款的,应首先返还被害人。如公安机关不予受理,您可以向当地警务督察投诉,也可以向行政监察机关反映情况。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