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装修纠纷电话律师

郑州
装修纠纷
综合排序
李东辉
在线
李东辉
3分钟内响应
服务5973人 好评613
擅长: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刑事案件
电话咨询
任行军
在线
任行军
3分钟内响应
服务84人 好评20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公司企业,证券投资
电话咨询
王春丽
在线
王春丽
3分钟内响应
服务6034人 好评301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债权债务,交通事故,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劳动纠纷
电话咨询
王晓强
在线
王晓强
3分钟内响应
服务81人 好评5
擅长:合同纠纷,公司企业,房产纠纷,婚姻家庭
电话咨询
黄前振
在线
黄前振
3分钟内响应
服务199人 好评18
擅长:债权债务,合同纠纷,医疗纠纷,公司企业,婚姻家庭,劳动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房产纠纷
电话咨询
宋笑影
在线
宋笑影
3分钟内响应
服务1137人 好评12
擅长:合同纠纷,婚姻家庭,保险纠纷,损害赔偿,房产纠纷,债权债务,刑事案件,劳动纠纷,交通事故
电话咨询
最新咨询
最新问答
我的郑州房子装修,找了一个工长,和他签了合同,上边有工期和他的个人信息请问这样怎么处理 ?
合同到期后对方不给钱具体办法如下:1、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如果劳动行政部门经过核实,确认确实存在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情况的,应当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2、向所在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要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这三方组成,以确保调解的公平和中立;3、如果调解不成功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一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根据债务的性质不得强制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其负担由第三人替代履行的费用。
可以告郑州装修公司么
当事人和装修公司打官司的流程如下:(1)首先要确定和装修公司产生纠纷的管辖法院;(2)准备起诉状,各项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及证明对方违约的事实的证据;(3)人民法院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起诉,必须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装修超过预算部分要给吗
装修超预算部分是否支付需视情况而定。如果合同有约定,按约定处理。无约定或不明,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起诉。依据《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合同内容应明确,争议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个人权益。
我的店铺装修公司给我量尺寸。然后报给我错误的尺寸导致我装修耗材多出了4000多的成本
装修公司报错尺寸导致您成本增加,首先您可以尝试与装修公司协商,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如果协商不成,您可以向市场监督部门投诉,寻求其介入调解或处理。在此过程中,请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合同、报价单、施工记录等,以便维权时使用。同时,您也可以考虑咨询律师,了解更多维权途径和可能的结果。
装修公司找的清洁刮玻璃,怎么赔偿?
法律分析:主要看损害发生是谁的过错,行为人过错的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赔偿;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双方平摊;行为人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
新房子装修拆除非承重墙,物业不退还装修押金怎么办?
1、装修押金不退报警没有用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1)物业公司不退还装修押金的,业主可以去当地房管局物管科反映;(2)装修押金是在装修的时候物业管理公司要收取的装修保证金,在业主装修完毕经物业公司检查合格,在一定时间内返还给业主;(3)任何人(包括业主)如果改变原户型承重结构墙或损害小区公共设施,物业公司都有权且必须给予制止,已经造成损失的要照价赔偿。所谓的装修押金就是物业公司为了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向业主的乱收费;2、法律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业主需要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房屋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第四十六条: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物业装饰装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制止,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物业管理企业的报告后,应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予以制止或者依法处理。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