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约该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11 07:08
人浏览

  在劳动者寻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签署劳动合同,只有签订了正确的劳动合同才能受到劳动者保护,当用人单位违约时,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进行赔偿。那么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约该怎么办?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怎么办

  在下列三种情形下,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要赔偿:

  (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具体赔偿办法如下:

  (一)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二)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三)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四)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职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同期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五)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二、劳动合同可以更改吗

  劳动合同可以更改。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更改劳动合同的内容,但更改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并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更改后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第五百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三、劳动合同中能约定违约金吗

  违约金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向对方交纳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在《民法典》中,几乎所有的合同都可以约定违约金,但《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实行了限制性规定。

  (一)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要求提前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从此规定看,假如没有培训费就不能约定违约金。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可以约定离职后竟业限制条款,为保证这些约定能够执行可以约定违约金。

  除上述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

  违约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劳动者不利的,所以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中,只有上述两种情况才能约定违约金,这大大的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综上我们得知,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必须要承担违约责任。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约该怎么办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