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员工调岗不同意 按什么标准补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5-04 15:45
人浏览

  公司有时为满足公司各个岗位的需求,会私自调换部分员工的岗位,致使员工失去了自由选择以及破坏了之前约定的协议,当公司没有正当理由向你提出调岗要求时,应当如何处理?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一些关于员工调岗不同意 按什么标准补偿的相关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员工调岗不同意 按什么标准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29条之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履行过程中,任何一方不能随意变更工作岗位的内容,若需要变,应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5条之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有些单位会在劳动合同中作出这样的条款: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劳动者必须服从,这样的条款等于赋予用人单位随意调整劳动者工作内容的无限权利,属于免除自己责任、排除对方权利的条款,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司法实践中,应要审核调岗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因此用人单位想要实现调岗的目的,不能靠抽象、模糊的条款,而应当设计出具体明确且合理的调岗条款,明确调岗的具体条件,才能被仲裁机关或法院认可。

  要看双方劳动合同中对于工作岗位的约定,若岗位约定明确,公司无权单方面调员工的岗位,公司调动员工的岗位,应有合法理由,要跟员工协商达到一致,否则员工可以不去新岗位,员工可以以公司不提供工作条件为由提出离职,若离职,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每工作一年补偿你一个月。

  同时,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视为用人单位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擅自调整其工作岗位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一)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是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调整工作岗位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原岗位基本相当;

  (三)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

  (四)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若公司单方面降低你的工资是不合法的,你可以公司克扣你的工资为由提出离职,要求公司支付补偿金,每工作一年补偿你一个月工资。

  二、公司员工福利有哪些

  员工福利是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员工福利一般包括健康保险、带薪假期或退休金等形式。这些奖励作为企业成员福利的一部分,奖给职工个人或者员工小组。

  (一)优厚薪酬

  优厚薪酬包括有竞争力的工资、基于绩效的加薪、奖金以及特殊的股票奖励计划等。

  1、基本工资

  一旦被录用,就将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待遇。

  2、奖金

  员工每年将根据业绩和日常表现领取年终奖。

  3、绩效加薪

  根据员工的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决定其是否得到加薪。

  4、股票奖励

  将获得实际的股票份额。

  与股权不同,股票奖励能够提供任意股票价格的长期价值。

  该方法除了给予员工一份相当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外,还保证其在未来时间内可持续获得长远收益。股票奖励的分配可以根据员工的聘用期和/或年度绩效自由决定。

  (二)健康关怀

  健康关怀包括为员工提供体检、医疗费用报销等保健福利。受益人还包括员工异性配偶或同性家庭伙伴以及子女。

  1、体检

  公司每年安排员工到专业体检机构进行全面体检并提供健康咨询。

  2、其它健康保险

  在员工的综合福利规划中还包括:员工人身保险和员工医疗保险福利。

  员工人身保险:人身保险为员工提供全球24小时人寿或意外伤害保障;

  员工医疗保险:员工可以报销医疗费用,受益人包括员工本人和家属。

  3、健身俱乐部

  公司为员工提供健身俱乐部付费会员资格,健身俱乐部涉及游泳,瑜伽,滑雪,足球,羽毛球等多种项目。

  (三)带薪年假

  带薪年假包括为员工提供带薪年假、病假以及志愿者服务假等多项休假计划。

  1、带薪休假和年资假

  员工从工作第一年开始,每年可以拥有12天带薪年假。服务满两年之后还开始享有年资假。

  2、带薪假日

  包括所有政府规定的带薪中国节假日。

  3、全薪病假

  员工每年可以有15天带薪病假。

  4、志愿者服务假

  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公司给员工提供带薪假日,从事自己热爱的志愿者服务项目。

  5、其他休假还包括:婚假、产假、陪产假、丧假等。

  (四)其他福利

  1、社会保险

  为员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缴纳社会保险费

  2、住房公积金

  为员工办理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手续。

  3、员工协助计划

  员工和员工直系亲属,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享受由专业顾问公司提供的专业个人咨询服务。

  受过训练的专业咨询团队,包括辅导员、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人力资源管理顾问、财务及法律顾问,随时准备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从容地处理工作困扰或是家庭及心理问题。

  三、不同意调岗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每一个人的工作,现在的工作竞争压力非常的大,有的公司为了利益擅自让与阿奴共调整工作岗位,而有的人怕得罪公司高层及时心里不愿意调整也会默许公司这样做。那么如果不同意调岗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吗?

  劳动者不同意公司调岗的可以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补偿金。

  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7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补偿。

  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剩余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并办理离职手续等;

  劳动者不同意公司调岗,用人单位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认定单方面变更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要求按照原劳动合同执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我们国家对于劳动合同方面的规定非常的明确,如果公司擅自将员工调整到别的岗位并没有经过员工的同意那么其实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所以调岗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的。我们有很多人迫于生活压力在工作中吃了大亏也不说,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有法律保障我们的利益,任何人都不得侵犯。

  综上所述,员工需要与用人单位意见达成一致在进行调岗,否则单位私自进行,要进行补偿,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员工调岗不同意 按什么标准补偿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