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公司车间逼迫员工离职怎么办

劳动合同纠纷 2024-02-16 23:4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面对公司车间逼迫员工离职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收集证据:记录和保存所有与被迫离职有关的证据,如工作调动通知、工资条、邮件往来、同事证言等,以备后续维权使用。 内部沟通:首先尝试与直接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诉求,争取内部解决问题。 劳动仲裁:如果内部沟通无果,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确认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及索赔经济补偿。 行政投诉: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请求其介入调查公司的违法行为。 公开曝光:在确保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媒体或社交平台曝光公司的不正当行为,引起公众关注。 在整个过程中,务必保持冷静和理性,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采取任何可能违法或对自己不利的行动。同时,也要准备好可能产生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 公司强迫员工辞职,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向上级部门举报,申请赔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 公司变相强迫员工辞职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委员会投诉,也可以申请仲裁,对裁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
    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1、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2、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 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 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公司单方面调岗逼迫员工辞职,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投诉;可以向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等多种方式进行维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苏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4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