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二手房交易定金纠纷如何解决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19 23:48
人浏览

  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当买卖双方签署了定金协议并交付了定金后,卖方以“尚未签订买卖合同”为由,不愿继续履行定金协议和签订买卖合同,买方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房价上涨了,卖方不卖了

  买卖双方签订了《定金协议》,约定卖方将其名下一套110平方米的二手房以16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买方。双方约定定金为5万元,预付房款80万元(含定金),余款待买方取得房产证后5日内,由贷款银行直接划入卖方账户。如买方反悔则没收定金,若卖方反悔则双倍返还定金。当天,卖方把房屋及有关资料交给买方,买方也将80万元支付给卖方。五个月后,卖方书面通知房产中介公司,请其转告买方,《定金协议》暂缓执行,需要买卖双方另行协商。5天后,买方起诉到法院,诉称卖方因房价上涨而不愿再继续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并擅自撬门换锁不让买方装修和入住。请求法院判决继续履行,并赔偿经济损失。

  定金协议是否就是买卖合同

  买方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虽名为《定金协议》,但内容包括了房屋坐落地址、室号、面积等基本状况以及房价款、付款时间、付款方式、房屋交付、产权过户等房屋买卖合同所应当具备的条款,其实质就是一份买卖合同。双方履行了合同大部分义务,自己也支付了50%的房款,房屋也在自己的实际使用中。卖方则辩称,双方所签署的是《定金协议》,在上述协议中约定,待取得房屋产权证后再签订买卖合同。但双方意见有分歧,至今未签订买卖合同。在双方签订《定金协议》时,卖方尚未取得房产证,不具备转让房屋的法定条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