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思路与对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4 21:21
人浏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重大突破,在建立新型城乡关系上的重大举措,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重大进展。但是,怎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呢,有三方面的思路与对策必须明确。

  一、村庄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途径

  村人居环境涉及到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条件的改善。2005年,通过对全国9省43个县的74个村的11类、105项人居环境项目的典型调查表明,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较差,多数项目都亟待治理和改善。

  但是,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治理的内容广泛、项目数量多、总体规模大,以目前的国情和国力,既不可能同步推进,将所有村庄、所有项目都一次性完成,也不可能推倒重来,全部改建或新建。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开展村庄整治才是当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一条可行路子。所谓村庄整治,就是立足于村庄已有房屋、设施和自然条件,通过政府帮扶与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突出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分期分批有序地改造、整治公共设施,以低成本、低资源消耗、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主要特点是优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同时又在经济上是可承受的。

  二、村庄整治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科学确定村庄整治的对象。要在科学预测农村人口和村庄演化的基础上,针对县域村庄的现状分布,预测将会自然消亡和生存发展的村庄,大致确定未来10至20年内的村庄布局。分期分批地实施村庄整治。

  其次,要合理确定村庄整治的项目。重点要放在打通乡村连通道路和硬化村内主要道路,配套建设供水设施、排水沟渠及垃圾集中堆放点,清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房屋,治理人畜混杂居住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和露天粪坑,建设村庄防灾设施与公共消防设施等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这是实现“村容整洁”目标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第三,要科学编制和实施村庄整治规划与实施方案。村庄整治规划要找准本地村庄整治工作的重点,突出农民对整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解决的热点和难点,抓住农民参与和政府帮扶的结合点,既注重解决当前村庄整治的重点问题,又充分考虑后续的村庄规划与管理需要,突出乡村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第四,要加大政府支持和帮扶力度。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公共财政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倾斜,公共物品更多地为农村地区提供,基础设施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延伸,公共服务更多地为村庄治理提供支持。切实将村庄规划和治理试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以实物形式为主向村庄整治提供水泥、钢材、墙体材料及其他新型建材。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村庄整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积极参与。

  三、创新机制,保障村庄整治的顺利实施 搞好村庄整治的关键是要创新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

  当前,要重点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机制创新。一是村庄整治的调控与引导机制。各级政府通过编制县域村庄整治选点规划和制定村庄整治指导性目录,科学确定村庄整治的帮扶对象和具体的帮扶内容,明确政府、村集体和农民的责任,把握村庄整治的方向,调控村庄整治的力度和范围。二是村庄整治的实施组织机制。重点是建立起农民主体、民主决策、社会支持、技术指导、农民利益保护、监督检查的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长效机制。包括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公共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公推民选的驻村指导员制度、农民骨干培训制度等。[page]

  通过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既是保证村庄整治效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农村人居环境能够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得到持续改善的基本途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