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太钢150万吨不锈钢炼钢工程旋流池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8 13:23
人浏览

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工程概况

拟建两座旋流池东边紧邻太钢拟新建的炼钢出坯跨,西邻新建的炼钢水处理系统平流池。南邻新建配电所、与新建板坯连铸机与碳钢连铸机厂房内冲渣沟相连接,形成完整的水处理系统。旋流池底板埋深约 28.0m,呈有效直径为16m的圆形结构。旋流池基坑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和800mm内衬组成的整体复合墙体作为支护结构,地下墙既做支护结构又兼做地下结构的外墙,墙体既要承受水平荷载,又要承受竖向荷载,同时起防渗作用,即为“两和一”墙。

地下连续墙平面布置呈“24”边形,共计2×12幅槽段,均为2边一幅的折线型槽段,地下连续墙内壁内切圆半径为8.80m,外壁内切圆半径为9.8m,地下连续墙埋深为-38.00m。

主要工作量如下:

地下连续墙共计24幅,钢筋混凝土量约为4320m3。

1.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冶赛迪提供的工程资料:本工程±0.0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797.00米,场地自然地坪绝对标高约+796.0m左右;场地表层①-1 为杂填土,层厚1.0-1.4m不等;①-2层为素填土,层厚0.6-1.6m不等;以下为②粉质粘土,层厚3.3-3.8m不等;③粉土,层厚3.3-5.0m不等;③-1粉质粘土,层厚1.6-3.5m不等;④粉土,层厚3.5-5.2m不等;⑤细砂,层厚1.2-3.0m不等;⑥-1粉质粘土,层厚1.6-3.5m不等;⑥-2粉土,层厚2.7-3.5m不等;⑥中砂,层厚1.0-3.2m不等;⑦-1粉土,层厚3.2-3.8m不等;⑧粉质粘土,层厚2.2-4.4m不等;地下连续墙底穿过以上土层坐落在⑨-1中砂层中部。

场区内的地下水为潜水,潜水水量较大,土层透水性较好,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米左右,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渗漏的工业用水。

1.3工程特点

1.3.1地下连续墙标高为-38.0m,,在同类工程中并不多见,地下连续墙为“两合一”墙,因此,对接头的防水、墙面平整度以及垂直度要求较高。

1、3、2旋流池施工场区范围土层复杂,砂层较多;埋深在35米以下;各土层密实、标准贯入度普遍大于40击。以上土层条件对地下墙成槽施工效率及保证槽壁垂直度和稳定较为不利。

1、3、3旋流池地下连续墙深约38.0m,对地下连续墙槽壁的垂直度要求极高,必须保证垂直度满足1/300以上,同时如何保证钢筋笼和预制接头桩准确就位也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2、 施工总体布置及平面布置

2、1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新炼钢工程水处理施工总进度要求,旋流池施工工期很紧,必须合理安排各工序穿插施工:施工场区内杂物较多,先安排场地平整;同时为保证大型设备起吊方便 及行走安全,要求场地平整为统一标高-1.000m,施工场地具备施工条件后,可先安排导墙道路、预制接头桩施工,后期穿插施工泥浆池及钢筋加工场地等施工临时设施,待上述工作就绪后开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为提高成槽效率、尽量缩短成槽时间,以确保槽壁稳定,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成槽采用“两钻一抓”工艺施工,即先在每抓的两端用旋挖钻钻两个导孔,然后用BH-12型液压抓斗挖出两个导孔间的土体;护壁泥浆采用预拌优质膨润土泥浆;配一台90T吊车和一台50T吊车进行钢筋笼和预制接头桩安装;槽段间接头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榫式接头;采用导管顶升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灌。[page]

地下连续墙施工作业时,人员分成两个班组,进行12小时倒班作业。

2、2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项目部提供的水源和电源位置,合理规划布置,设置3~4个配电箱供不同工序施工时使用。主水管采用D100钢管引入,按不同工序需要在合理地点设置D50出水口。本工程高峰用电量约450KW,用水不小于300m³/天。

地下墙施工时,作业量大,连续性要求高,必须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因大型设备作业及文明施工需要,现场沿地下墙外边线做9.0m宽、200mm厚钢筋混凝土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内设砖砌结构废浆池,砖砌结构的泥浆池,两个钢筋笼制作平台,一个临时弃土场。

按新炼钢指挥部要求及整个工程总的进度安排,预制接头安排在现场预制。

1、 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开工前做好详细、周密的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本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结合施工工艺及设备性能做好图纸自审工作,发现图纸问题及时与设计院联系解决。

制定吊车、成槽机等主要设备的运输进场计划,确保主要设备提前进场安装,并调试至最佳运转状态。备件准备充足,确保一般故障能及时处理完。

根据施工材料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编制建筑材料需用量计划,落实混凝土供应计划,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

2、 施工技术措施和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3、 质量保证措施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