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创业板生力军的收入“变脸”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2 01:19
人浏览

  对于商贸企业在收入确认上是采取总额法还是净额法,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而国内企业,一些百货公司,如中国百货等选择总额法进行收入确认,还曾经被认为会计确认方法使用不当而遭到质疑。

  类似问题不仅存在于商贸企业。最近,有两家创业板过会公司也碰到了这一问题。这两家公司一家是富临运业,一家交运行业公司,涉及车辆挂靠的收入确认;另外一家是华谊嘉信,一家现代服务行业公司,涉及终端销售管理团队的收入确认。

  与中国百货相反,这两家公司使用的收入确认方法是净额法。

  富临运业:净额法带来惊人毛利率

  11月25日成功过会的富临运业是一家交通运输公司,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客运站收入和客运、货运收入。在客运车辆中,由于大部分车辆的所有者都是个人,只是挂靠在富临运业下面,因此,富临运业对这部分挂靠经营车辆的收入采取了净额确认法,即只计算这些车辆的客运收入扣除大部分费用后的“运输管理费收入”,这导致其挂靠经营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80%。

  相反,另一家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江西长运(600561)的责任经营模式与富临运业的挂靠模式相似,但它按照总额法确认收入,毛利率就只有30%。

  可见,企业在收入确认上是采取总额法还是净额法,将给企业的盈利状况造成多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这两家公司中,江西长运的会计反映比较客观。它将业务分为公车经营和责任经营,并且,责任经营在主要方面没有违反挂靠车辆的有关规定。而富临运业的1518辆车在人事关系、财务关系、收益分配等主要方面都违反了有关规定,却号称“公司化经营”。

  如果单凭毛利率,投资者很容易误判富临运业的盈利能力,却很容易忽视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实际上,富临运业与江西长运在业务运营能力上肯定不会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只是因为采取的收入确认方法不同,就带来如此不同的结果。因此,对于这类属于同一行业的企业、毛利率却相差数倍的现象,投资者一定要格外慎重,以免被上市公司的业务粉饰所蒙蔽。

  对于商贸企业在收入确认上是采取总额法还是净额法,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而国内企业,一些百货公司,如中国百货等选择总额法进行收入确认,还曾经被认为会计确认方法使用不当而遭到质疑。

  类似问题不仅存在于商贸企业。最近,有两家创业板过会公司也碰到了这一问题。这两家公司一家是富临运业,一家交运行业公司,涉及车辆挂靠的收入确认;另外一家是华谊嘉信,一家现代服务行业公司,涉及终端销售管理团队的收入确认。[page]

  与中国百货相反,这两家公司使用的收入确认方法是净额法。

  富临运业:净额法带来惊人毛利率

  11月25日成功过会的富临运业是一家交通运输公司,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客运站收入和客运、货运收入。在客运车辆中,由于大部分车辆的所有者都是个人,只是挂靠在富临运业下面,因此,富临运业对这部分挂靠经营车辆的收入采取了净额确认法,即只计算这些车辆的客运收入扣除大部分费用后的“运输管理费收入”,这导致其挂靠经营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80%。

  相反,另一家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江西长运(600561)的责任经营模式与富临运业的挂靠模式相似,但它按照总额法确认收入,毛利率就只有30%。

  可见,企业在收入确认上是采取总额法还是净额法,将给企业的盈利状况造成多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这两家公司中,江西长运的会计反映比较客观。它将业务分为公车经营和责任经营,并且,责任经营在主要方面没有违反挂靠车辆的有关规定。而富临运业的1518辆车在人事关系、财务关系、收益分配等主要方面都违反了有关规定,却号称“公司化经营”。

  如果单凭毛利率,投资者很容易误判富临运业的盈利能力,却很容易忽视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实际上,富临运业与江西长运在业务运营能力上肯定不会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只是因为采取的收入确认方法不同,就带来如此不同的结果。因此,对于这类属于同一行业的企业、毛利率却相差数倍的现象,投资者一定要格外慎重,以免被上市公司的业务粉饰所蒙蔽。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