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相马术”面面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3 21:59
人浏览

  面对庞大的应届毕业生求职大军,企业招聘人员会怎样挑选未来的 “千里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怎样的应聘准备和求职行动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潜在雇主的重视?对待选的求职者,企业有期待;对就业机遇,毕业生有自省。当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季渐入高潮时,对于这两个问题,招聘参与双方都有话要说。

  找工作难,找份体面工作更难,找一份体面又有稳定发展前景的工作难上加难!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应聘者中胜出,如何在胆战心惊的试用期 “安全着陆”……掌握企业的 “相马术”非常重要。记者日前采访了几位人事经理,他们的观点很值得借鉴。

  面试环节:态度第一 细节制胜

  “其实我们在招聘过程中,知识面的宽窄,接受能力的快慢,这些都还不是考察的重点。我们还是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来看这个求职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最有效信息,那就是对这份工作的态度。”北京中北康大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拥军说。

  作为招聘负责人,牛拥军说,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求职态度往往是决定求职者能否进入下一轮面试环节的关键因素。可能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在众多应聘的大学生中并不是太突出,但在简历的设计环节、面试的表达环节、笔试的答题环节,甚至包括考试完毕退场时的一些细节,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求职态度。

  “有些毕业生在面试环节作自我介绍,一上来就把自己曾经获得的荣誉像背书一样从头到尾背一遍,这样很容易给负责面试的人一种印象:不懂得自我表现的技巧和尺度,多少有点炫耀成分在里面。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捡重点的两三项甚至是一个重要的实习经历,展开说一下收获和感受,这样效果更好。”北京硕文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棣说。

  王棣认为,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应聘的时候往往过于夸大其词,全力展现其 “光辉灿烂”的一面,对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却认识不够,当被面试官要求对自身劣势进行分析时,往往说的比较少,或者一句带过。其实面试官最看重的或许就是这一部分。过于表面化和程式化的表达往往会给面试官一种不诚实的印象,得不偿失。

  对细节的注重,或许更能展现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 “如果是纸质简历,简历要干净整洁,首先能表明态度认真。网上简历错别字多的我们根本不予考虑,求职过程中,对自己的简历都不在乎,以后的工作能认真吗?”北京多赢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赵琨说。

  试用环节:“德器深厚 所就必大”

  对人才的评价,我们往往用“德才兼备”来作正面结论。从字面来看, “德”是排在了 “才”的前面,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企业用人,首先也还是看这个人的德行如何,品德不好,能力再好恐怕也很少有企业敢用。正如一位资深人力资源经理说的那样, “一个品德不端的有才干员工离职,对公司的破坏力三倍于一个资质一般但人品没大问题的员工离职。”

  “如果把应聘者的素质按重要性来排,我们的排名是:人品、忠诚度、能力、社会背景。人品是很难培养的,人品好才可能有忠诚度。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没有社会背景一样能干成事。”赵琨认为任何一个公司机构招人,首先看重的是人品。

  对人品的考察,可能因为面试环节的时间限制,很难在几场面试环节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但有一句老话叫 “日久见人心”,其实很多公司在新人入职后的试用期环节,除了考察新人的能力之外,人品的考察往往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曾经有一个应聘我们公司的大学生,在试用期间,一周三次迟到,每次迟到的理由不是他家人出了什么状况就是他自己遇到了多么严重的堵车状况。当他第四次以这样的借口来给自己推脱的时候,我们坚决请他走人了。一个满嘴谎言不敬业的人,能力再强,也不敢用。”某新闻网站负责招聘的李小姐说。

  “其实对品行的考察虽然很难量化,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情商测试,通过一些问题设置,粗略看出这个人在对一些事关自己利益问题上面的选择。当然这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更多的时候,公司会设计一些小细节来考察,比如集体面试的时候求职者的发言态度、和其他人的合作能力等。”牛拥军说。

  入职环节:可有个性 更需担责

  随着大学生求职群体年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 “85后”大学毕业生开始走出校门,步入职场,面对这群心态、价值观、个性表现都迥异于之前大学生群体的年轻人,很多人力资源经理都有话说。

  “‘85后’大学毕业生与 ‘80后’群体相比,虽然只有五六年的代际差距,但在求职过程中,表现还是有差异的。 ‘85后’个性化更强,对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但很多时候很盲目,不切实际。建议他们有机会多去实地考察,利用寒暑假打工锻炼,了解企业的真实生存状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赵琨说。

  北京国化联经济信息咨询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周燕告诉记者,最近一两年,在前来面试的大学生中,她经常可以碰到染着黄头发甚至头发比女孩子还长的男生或者手腕上戴一大串饰品的女生。周燕虽然对这样的个性打扮表示尊重,但她认为这确实不符合他们公司的员工形象要求,所以对这样的应聘者他们基本上都不予考虑。

  “我想他们还是没有真正把职场的严谨和认真与校园的松散心态彻底分开吧。” 周燕说。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一个责任心问题。”浙江义乌某外贸出口公司的刘先生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感慨颇多。

  “有一次一个海外客户来我们公司考察,我让手下一个刚招进来负责技术的小伙子帮着秘书做个PPT演示课件。结果秘书把框架定好以后,让他做图片和声音的后期处理,他竟然捯饬了三天还没做好。后来匆匆做好,来不及修改直接就给客户演示,效果很不好。后来他才向我承认,自己一直没怎么上心修饰,直到演示前一天晚上,才急匆匆开始做。我当时就决定把他调到市场部以观后效了。”

  对于 “85后”的大学生毕业生进入职场所表现出的种种不适应,有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前教育,加强见习的覆盖面。通过见习,更多地学习和培养一些正式进入社会和职场的“软技能”,这样才能增强他们找工作的成功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