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电视荧屏步入“剩女时代”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4 07:46
人浏览

  前一阵子,纯爷们儿剧集轮番轰炸电视荧屏。不过,当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 《人间正道是沧桑》等 “纯爷们儿”修炼到了尽头时,电视荧屏开始 “消费”起了剩女。从电视剧 《大女当嫁》、 《晚婚》中的一个剩女和五个剩女,到综艺节目 《我们约会吧》、 《非诚勿扰》中声势浩大的 “剩女军团”,一时间,电视荧屏成了剩女的天下,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剩女时代”。时下,从央视到地方台,各种家庭剧中,剩女成为必不可少的一大元素。

  喜欢看电视剧的观众们不难发现,央视近来就集中播放了一批这类题材电视剧,从 《老大的幸福》中的五妹傅吉平,到 《大女当嫁》中的女教师姜大雁;从 《老爸快跑》中的公司副总袁水瑶,以及目前正在央视播出的 《张小五的春天》中的女经理张小五,多达数十部的电视剧集中展现了一批剩女形象,这在电视荧屏上可谓是空前。剩女们的事业、感情,在荧屏上被放大后,从而引发观众的无限思考。

  应该说,剩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特定现象,她们一般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被称为自身条件优越的 “白骨精”,但因各种原因难以寻找到适当的婚姻对象,随着年龄上升而成了剩女。可见眼下荧屏出现 “剩女热”,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如前不久,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剩女题材电视剧 《晚婚》开播后,旋即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也在观众中引起了一场关于晚婚的讨论。很多白领女性都认为剧中剩女们的生活心态与自己十分相近,甚至有观众自称患上了 “《晚婚》综合征”。小宋佳主演的 《大女当嫁》在央视八套的热播后,更是激起了人们对剩女难嫁这一社会现象的热议。

  尽管这些剩女题材的电视剧都能赚足观众的眼球,但荧屏打造的此类剩女形象却趋于雷同,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单薄而又牵强,似乎都陷入脸谱化的泥潭。在这几部剩女电视剧中,剩女们形象似乎都是按照 “标准”模子打造出来的,脸谱化非常严重:长相靓丽、气质高雅、事业成功、有情有意。而她们之所以嫁不出去的原因,或许 《大女当嫁》中的姜大雁说得最直白: “女人,越老越沉。到了我这个岁数的,就好比一个硕大无比的铅球,扔出去,没人敢接!”再看看剧中剩女姜大雁前前后后遇到的男友,一个吝啬粗暴,一个自卑胆怯,一个贪玩贫穷……,可剩女们之所以难觅归宿不是因为 “男人的自卑”,就是 “男人的弱势”,甚至归结于 “男人的差劲”,可见,剩女们嫁不出去,男人们难辞其咎。

  海伦·罗兰女士在 《一个单身女士的思考》一书中说过: “一个女人一生中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证实男人的意图是严肃的。”剩女应该就是那些还没有完成这个最艰巨任务的人。她们在等待的同时也有坚守,而嘲笑“坚守的人”是容易的,却也是不明智的。虽说中国当下的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城市剩女似乎越来越多,且渐渐成为一股潮流,就连85后都已经开始高呼自己是大龄未婚女青年,急吼吼地上电视节目征婚,这让更多的剩女们多了几分恐慌之感。时下,我们电视编导们在塑造剩女形象时,也有意无意地渲染 “阴盛阳衰”,让女人们产生嫁不出去的危机感。要知道,这种文化导向,对于剩女们解决婚嫁难题无疑是有弊无利的。

  剩女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个性独立、很自主或者很挑剔的。电视作品解读剩女现象,可以从多种角度出发。倘若我们编导能真正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常常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剩女的存在和发展其实是一种进步的体现,跟之前很多年相比,这是一个反传统的概念。在剩女这个词汇背后,其实是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女权思想已经更多地被 “女性主义”所代替,更加强调两性之间的差异、理解与默契。如果说,女人不用像过去一样将自己的命运维系在一个男人身上,依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拥有比较快乐的人生,并且可以享受充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生还可以拥有其他可能性,那毫无疑问应该算一种社会进步。现代女性更注重个人的生活质量,更注重去享受生活,去创造不一样的生活。剩女现象未必是件坏事,传统的家庭观念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女人,因人而异。剩女千姿百态, “剩”下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电视作品理应塑造出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剩女形象,并在一个更加开阔、更加多元的文化视野上解读剩女现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