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当局者说——从医人员看医生多点执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4 08:21
人浏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

  大医院的医生也不是都可以多点执业,医生多点执业实际上最考验的是医院的管理能力。医院硬件设施不达标,就算是大医生来了,手术也无法进行。如何管理本院知名教授用不完的资源,如何对这些教授资源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让他们到其他地方进行多点执业,如何让医院和医院之间资源共享,如何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序的利用,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医院管理者需要面临的挑战。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生都是自由职业者。新医改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这是走上了正确的轨道。美国的医院就是个空架子,医院要聘用我当神经科主任,这个队伍就是我组建,我跟医院之间就是个合同关系。有合同来规范,医院也省去很多人事问题和离退休负担。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多点执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医生不是社会化的,而是挂在一个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当然会增加管理难度,但好处远远大于坏处:一是对患者好,患者在其他场合见到名医就会多一些。二是对医生也好。比如,在美国,有些医生在公立医院挂个名,年薪才1美元,主要在外面执业。不挂名他不能当教授。私立医院诊所是他自己的。三是对公立医院也有好处。比如,卫生部推崇的三博脑科医院,就是我们医院出去的三个博士开的。他们是我们这里优秀的业务骨干,因为你不允许多点执业,他就只能出去。

  解放军307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孝忠:

  实现医生多点执业固然可以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解决群众就医难、充分发挥医技人员的作用,但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充分的配套条件。推行医生社会化,重点要解决医生的劳动人事关系、薪酬关系、社会保障 (五大保险)以及与签约单位的法律关系等。这些问题都必须重新界定,而且政府必须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拿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如果一个医生实际工作的单位已经不是他唯一的就业单位,而该单位还得承担他们的管理,支付全额的工资、福利、保险甚至是法律事务,这样的运作方式现实吗?它所牵扯的一系列问题已不仅仅是用人成本问题,至少还涉及 《劳动法》 《行政管理法规》 《医师法》和 《保险法》等法律关系问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