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肥高新区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5 05:58
人浏览

  今年8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会上传来喜讯,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荣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授予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光荣称号!安徽省获此殊荣的仅有2家。

  2010年3月,一位金寨农民工黄某在高新区工地干活时从脚手架上跌下摔伤,无法继续工作。黄某到公司找负责人要求赔偿,和公司几次理论无果后,身上绑着绷带的黄某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高新区劳动监察大厅窗口,“无论如何也要帮帮我啊,全家都靠我养活,受了伤根本没法干活了”,黄某无奈地哭诉。除了绷带,他拿不出其他证据,这给工伤认定增添了许多困难,但高新区工作人员下决心要帮他。一次又一次地上工地,了解真相,寻找证据,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该公司还是被工作人员的诚意打动,为黄某申报了工伤认定,并依法支付工伤待遇4.5万元。今年5月份,黄某特地从金寨过来一个劲感谢高新区工作人员。这是高新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真实的例子。

  “十一五”以来,高新区已在建设劳动关系和谐园区上总共投入约225万元。同时,和谐劳动关系“反哺”地区经济建设。 2006年-2010年,合肥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84.4亿元增长到 228.1亿元,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4.8亿元,年均增长28.3%,是“十五”的4.1倍。工业总产值从155亿元增长到546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89.6亿元,年均增长37%,是“十五”的4.6倍。和谐劳动关系也带来职工收入的大幅增长。企业职工在岗人均年收入从22960元提高到39480元,年均增长14.3%。

  当前,合肥高新区正处于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赶超发展的重要阶段,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兵表示,“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关系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广泛宣传 建章立制

  在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夏向东看来,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以制度作为保证。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合法用工,是高新区一直坚持的做法。为切实抓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2007年,高新区成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制定三年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并及时建立由劳动、工会、经贸等部门参与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针对合肥高新区企业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中小企业集中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聚集等特点,督促企业落实劳动保障的规章制度,协调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劳动争议案件及劳动关系中的突发事件。高新区还牢牢把握合同约束这个关键,依法规范,推进企业劳动合同和区域性集体合同全覆盖。

  在制度保证的基础上,合肥高新区综合发展实力跨步提升。2011年,合肥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综合评价跃升至第12位。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09户增加到223户,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增至55家,新增超百亿元企业2家,园区企业数量共达3000家,职工10万余人。在这样一个产业集聚度高、人口密度大的区域,近三年园区内没有发生重大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加强监管 着力维权

  建立融洽的劳动关系需要预防在先。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高新区人事劳动局都举办以劳动法律法规、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为主题的劳动保障案例分析会。截至2011年7月底,已成功举办20期,参会企业达2000余家。鲜活典型的案例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疑惑找到了答案,有效预防了各类矛盾纠分。高新区人事劳动局负责人表示,开展该活动也是“创先争优”的一项举措,为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相互之间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

  建立融洽的劳动关系,监管得力是保障。高新区以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管理体系为依托,使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向基层延伸,形成 “网络化”和“网格化”监管。 “网络化”是在劳动保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市、区、社区服务中心、社居委四级联网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化监管体系,并实现与劳动就业、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信息系统联动。 “网格化”是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居委为网格单位,依托区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社区服务中心劳动保障兼职监察员队伍,对区域内的所有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劳动用工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和动态监控。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监管体系落实了属地管理,理顺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提高了工作效率。2010年7月挂牌成立的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就近接受职工举报和投诉,并快速处理,是实施劳保监察两网化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建立融洽的劳动关系需要调解为主。高新区在全区4个社区服务中心和14个社居委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聘请基层工作人员担任兼职调解员。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近三年全区劳动投诉案件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逐年下降。 2008年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率为0.058%,2009年为0.044%,2010年为0.029%。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超过50%。

  强化服务 和谐发展

  政府出面帮助企业招工引才为创建和谐园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园区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部分企业在春节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难现象,高新区人事劳动局以服务型政府的姿态开展组团外出招聘、帮助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活动,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现象。同时,高新区通过开办专场招聘会,主动出击引人才,依托项目揽人才,帮助申报职称评定留人才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省内外优秀高级人才进入并留驻高新区。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为创建和谐园区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后劲。高新区推进工会组织全覆盖,建立基层和基层以上工会组织221家,工会会员达6万人。工会广泛开展各类职工文体活动,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近三年来,高新区新增各类运动场地34000平方米,开展各类职工文艺汇演、卡拉OK比赛、职工运动会等13次;举办了6场鹊桥活动,有近2000名企业职工参与;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培训。连续举办企业文化建设年会,指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科大讯飞公司在员工中倡导“成就员工理想,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文化;合肥格力公司关注员工发展,关心员工生活,实施人文关怀。在2007年-2010年全市职工技能大赛中,高新区职工表现突出,有10位被评为“合肥市技能大师”称号。2011年,高新区有39名被授予“合肥市金牌职工”称号。仅今年1至5月份,高新区新增专利申请973件,同比增长57.44%;专利授权量1469件,同比增长460.69%。[page]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践中,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谐劳动关系可以促进职工幸福感的提升,同时和谐劳动关系还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和阻力,能够扩大再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支撑力和牵引力。合肥高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实现企业和职工真诚合作、共谋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机制,区内企业竞争能力和园区软环境得到了“双提高”,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职工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出力得到了“双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得实惠实现了“双赢”。有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保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合肥高新区一定能不断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后劲,团结和带领全体劳动者合力建设现代化科技新城,在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型城市的征程中,创造更加美好的和谐画卷。

延伸阅读:劳动关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