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6小时“谈判” 法院讨薪近百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6 08:48
人浏览

  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申请强制执行遥遥无期,这是许多被欠薪职工最纠结的事情。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法院的强制执行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执行程序和法官办案的艰辛。12月23日,记者在邢台市亲历了一起强制执行案件,在经历了6个小时的艰苦谈判后,法院终于帮81名职工拿回了近百万元欠款。

  81名职工被拖欠近120万元

  上午10时,在邢台桥东区法院会议室,邢台中院副院长刘孟印、执行局局长马维东、副局长贺震以及桥东区法院的领导悉数到场,对强制执行预案进行最后一次协凋。

  记者了解到,邢台市印染厂是国有企业,自1994年停产后便将厂房租给某印染实验厂。今年年初,该印染实验厂突然停产,欠下81名职工养老保险费、经济补偿金等近120万元。这引起了该厂职工频繁起诉。先后有81名职工25次将该厂诉至法院。然而,法院的判决却迟迟没有得到执行。今年7月,法院对该印染实验厂的部分机器设备进行了查封,经评估、拍卖程序,因无报名者而流拍。经过多次协调职工和企业,企业同意拆卸设备变卖后兑现欠款。

  协调会上,邢台市国资委及邢台市印染厂代表突然提出,现在厂房中还有属于印染厂的设备,他们担心在拆除印染实验厂的设备时,可能会对国有资产造成损害。这一幕的出现,让即将开始的强制执行被紧急叫缓,双方又开始新一轮协调。中午12点,协商仍没有结果,刘孟印、贺震来不及吃午饭,立即动身去找国资委领导,进行协调。

  法警控制厂区,如协调无果将强制执行

  下午2点,法院工作人员带领几十位法警,准时来到位于桥东区东关街94号的印染实验厂的门前,法警们设起了警戒线并控制厂区,一旦协调无果将开始强制执行。下午2时43分,经现场协调指挥组商议后,执行人员打开厂门,拆卸车队也随之进厂。

  走进厂房,一排排大型印染设备静立于此,因长期闲置,许多机器已锈迹斑斑,覆盖着灰尘。

  得知今天要强制执行的消息,一些职工也赶来了。职工小黄谈起了这几年的艰辛,“厂子停产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三四十岁,我们打官司争取的这笔钱其实也没多少,我们希望能把养老保险兑现,起码后半生有了着落。”

  协调成功,拖欠工资5个工作日到账

  在各方焦急的等待中,法院协调仍在紧张进行。在厂区对面的新宇宾馆会议室,“谈判”一直持续到了下午4点终于有了结果:国资委和印染厂领导同意由印染厂垫付拖欠81位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经济补偿金、生活保障费、加班费等共计94万元,5个工作日之内到账。之后,邢台市印染厂再通过法律途径向印染实验厂追偿这笔款项。

  至此,协调工作共进行了6个小时,刘孟印安排法警撤退时,脸色也一扫凝重变得轻松起来。在场的职工也都松了一口气,“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压根也没敢想过,今天我们太高兴了,这对我们的后半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阅读延伸: 劳动法全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