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泰兴“新农保”惠及33万多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6 12:54
人浏览

  春节前,家住在黄桥镇小二房村的顾大爷喜上眉梢,因为他领到了兔年最后一个月的养老金,共247元。顾大爷今年70岁,儿孙满堂,住的两层小楼,家里条件还不错。2007年,政府开展“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并号召广大农民参加。顾大爷的儿子花了8000多元买了一份,一次性缴清了参保金额。“每月领两三百块养老金,抵不上有钱人的一瓶酒钱,可是这钱能让我安心养老,不用担心挨饿受冻。”顾大爷满意地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一度倍受关注。2007年,泰兴市启动“新农保”工作,出台了《泰兴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提出了五年全覆盖的目标。细则规定,没有参加低保的农民,每人每年交600元,交满15年以后每月即可领取两三百元的养老金,60岁以上的可以一次性优惠投保。2010年5月,政府又对“新农保”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制定实施《泰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到2011年底,全市新农保参保缴费33.41万人,参保覆盖率99.86%,有18.43万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提到农保,农民关心的问题有两个:能否交得起参保金,是否能够真正得到好处;政府是否会有腐败问题。就这两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泰兴人社局的肖局长。他向记者介绍了以下情况:

  “保护伞”:财政补贴作保证

  该市财政对所有参保缴费人员给予补给,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低保和重残人员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全市新农保财政配套补助累计达1.2亿元,对养老金发放,财政实行“兜底”。

  “服务好”:建立市、镇、村三级服务平台

  “参保不出村,缴费不出镇”方便了农民参保。社会化的发放方式方便了农民养老金的领取。此外,该市开展新农保宣传活动,手把手地帮助农民算好帐。

  “不触币”:严格管理才能赢得信任

  泰兴市“新农保”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工作人员实行“不触币”制度,所有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流转。票据、票号、领用人、打印次数唯一,堵住了漏洞,杜绝了违规,让农民放心参保。

  当记者询问顾大爷的新年愿望时,他笑着说:“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拼了,老年人越来越少了,我希望政府能够多多关心我们这些老农,多做新农保这样的好事,让我们活得更自在。”(张可)

  阅读延伸:工资福利 劳动就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